第七百七十一章 贺齐顿兵 赠我富贵
章武六年十一月下旬。
率兵抵达历陵城外的贺齐,在一座高山上遥望起柴桑城的方向。
孙权称帝后,录贺齐前后功,拜他为镇南将军率兵镇守鄱阳郡。
数十年来,由于豫章郡的面积过大,孙权恐豫章太守手中权柄太盛,曾数次对豫章郡进行分割。
鄱阳郡正是在孙权的这种心理下,从豫章郡中分割而出。
鄱阳距离柴桑并不远,两者之间还有着鄱水相连。
鄱水的存在,大大加快了贺齐的行军速度。
当然贺齐要想率兵支援柴桑,不一定要通过鄱水。
可在接到孙权的诏令后,贺齐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就敲定了从鄱水进军的路线。
贺齐的选择是有道理的。
从鄱水进军对他来说,有一个好处——那便是他可以率军绕至汉军的背后。
贺齐是东吴诸将中在世间名声不显,但却实打实有才能的将领。
当贺齐得知豫章郡的变故后,他在惊诧之后,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或许在其他人看来,数千汉军与数万山越兵合兵后的声势,会让他们感到胆寒。
可是在贺齐眼中,贺齐始终忌惮的只有丁奉亲率的那支汉军。
至于那数万山越兵?
想起过去数十年间,死在自身手中的众多山越名帅,贺齐有什么理由要去忌惮他们?
战功,是一位将领最大的自信来源。
就在贺齐在山上眺望柴桑方向的时候,他派出的斥候很快就带回了一个消息。
“将军,柴桑城外陆续有山越贼寇逃出。”
听到斥候的这个禀报后,贺齐的眼睛不自觉地眯了起来。
他这不是因为担忧,反而是因为欣喜。
还未等贺齐说话,贺齐的副将杨赞就高兴地说道:
“想来是山越贼寇得知将军到来的消息,想着不战而逃了!”
杨赞做出了一个与事实有着七八分相近的判断。
而在听到杨赞的判断后,贺齐身后的一众将校都骄傲的大笑起来。
在他们眼中,杨赞的判断可谓是十分合情合理。
他们都深知,贺齐在山越中的威望有多深重。
听到身后诸位下属的大笑声后,贺齐似是不在意的摆摆手说道:
“区区贼寇,不值一提。”
众人都知道,在柴桑城外现正有数万山越兵。
如此多的数量,在贺齐口中竟只担得起“区区”二字。
由此可见,在贺齐心中他是有多轻视山越。
在贺齐话音落下后,杨赞连忙建议贺齐道:
“有一就有二。
面对部分山越贼寇的出逃,汉将丁奉定然不会无动于衷。
在赞看来,丁奉或许会采取铁腕手段,震慑住诸位山越宗帅的出逃之心。
汉军与山越本非一部,若一旦丁奉如此施为,强压之下诸位山越宗帅难免会狗急跳墙。
这正是我军一举击溃汉军的大好时机呀!”
杨赞的建议,立刻得到了大部分将校的支持。
可贺齐听完杨赞的建议后,他思索过后却缓缓摇了摇头。
“不要轻视糜旸。”
贺齐并未参加过公安一战,可身为吴将,近年来贺齐听过糜旸太多的战绩。
对糜旸的才能,贺齐是佩服的。
“糜旸既会派丁奉率军入豫章,便知丁奉绝非庸才。
况天策军善战之名,在世间早有流传。
纵使数万山越兵皆弃丁奉而去,丁奉手中尚有数千天策军。
我军兵力与天策军相当,冒险对战下胜算并不高。
今我军既知丁奉与山越生出嫌隙,我军何不进驻历陵作壁上观?
历陵位处柴桑腹背,可遮掩数万贼军之后路。
我军一日在历陵,丁奉就会一日不安。
如鲠在喉之下,丁奉可能就会失去理智,那时才是我军的取胜之机。”
贺齐能在江东拥有偌大威名,证明着他的确非庸碌之辈。
在贺齐看来,若他还未率援军到达历陵城外时,那么他应该是心急的。
可如今他已成功率军抵达历陵之外,该急的不是他,应该是丁奉。
只要他一日在汉军后方,丁奉绝不敢贸然对柴桑发动攻击。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到另外两支援军到来之日,届时三路兵马合击丁奉,纵使天策军再善战又如何?
贺齐的剖析头头是道,听的杨赞等一众将领频频点头。
最后一众将领只能对贺齐心悦诚服的一拜道:
“将军高见!”
在贺齐于历陵城外筹谋胜机之时,在柴桑城外的蒋济秘密的接见了一个重要来使。
于长江上的一处小舟中,一位头戴斗篷的男子,被带到了蒋济的身前。
在四面密闭的小舟内,那位男子摘下了头上的斗篷,露出了他的真容。
定睛一看,这人不是周鲂还能是何人?
“蒋公。”
周鲂在见到蒋济后,恭敬地对他行了一个礼。
而蒋济见周鲂到来,他的脸上露出笑意。
蒋济伸出手,温和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