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 治国平天下
“好”
“彩”这士子的一番论述,赢得了辩论广场上的士子们叫好喝彩,很是赞同。
但,曾参还是不服气。想了一下,曾参高声道“我认为,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
“在下前年游历到南阳郡的申县,发现一个桉例”
“不能养赡致母投河经救未死。”
“当时,有一申地之农人,名甲,不能养赡其母,反而向其母索要钱,其母气忿跳河,后被救起。”
“申令照甲贫不能养赡,致母自尽例拟流,经捞救得生,应量减一等拟徒。”
“其母年老恳求免遣,申令将犯留养例枷杖。”
“该桉中,儿子让母亲衣食无着,母亲一气之下跳河,审理此桉的县令减轻了儿子的刑罚。”
“这说明子孙违犯教令所保障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尊长的养老权,只要尊长的生命能够维持,对子孙不孝之责罚就会轻得多。”
“其母以自己年老需要照顾为由恳求免遣,判官准许其子留养,仅对不孝子施以杖刑。”
“法律的这种规定,并非是对不肖子孙予以宽肴和怜悯,仍然是为了体察父母之心,以体现尊长权――”
“尊长对子孙的自由具有绝对控制权”顿了一下,曾参又道“因而,我认为可照此为例,凡是不承担赡养老人义务的,可予以口头训戒,若不听,或引发老人自尽未死如上例。”
“若老人因而丧生,其不孝子应当予以流刑。”曾参的这一席话,并没有引得士子们共鸣。
他们纷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只是流刑,是否太轻了”
“此等不孝子,已经致父母丧生,应该诛杀,以儆效尤”
“父母丧生,若跟子孙不履行赡养义务而相关,的确罪不容恕。”
“这不是杀人,却也相当于过失杀人了。”那士子想了一下,继续反驳道“先生所言,恕我不能认同”
“不孝之人,何以立足于天地间若只是因为贫苦,就不承担赡养祖父母、父母的义务,天下之人岂不是都可以此为借口,拒绝赡养老人”
“我也曾遇上过一个桉例。”士子眯着眼睛道“在雍县,有一人左足微跛,仍能行走,并未成疾,不能养赡其继母,致继母自缢身亡。”
“当时判官认为孝为百行之首,人子事亲,朝夕口体之奉不容稍有怠忽,其并非废疾笃疾不能劳作,其继母因缺养自尽,故而判处其死刑。”
“先生以为,那判官处事公允吗”曾参摇摇头道“并不公允,太过严厉了。”
“该桉很典型,判官在定罪量刑时充分考虑了不肖子的身体状况――左足微跛,但尚未丧失劳动能力,其不养赡继母的行为不能免责。”
“然,我认为子孙只要勤业自勉定能养赡其亲,如果其亲因失养轻生,应严惩子孙不能善事之罪。”
“因此,除非是子孙本人无劳动能力,任何人都必须好好地对尊长尽赡养的义务。”
“一命赔一命,未免有失偏颇了。”曾参与那士子进行了一番激烈的辩论,还是谁都说服不了谁。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二人都认为世人都有主动赡养祖父母、父母的义务,若是不履行这种义务,要治罪。
曾参认为应该从轻发落,只是流放、杖刑。那士子则认为要从严发落,直接处死,其家产全部充公。
“他不是吴训吗”庆忌认了出来,跟曾参针锋相对进行辩论的人,正是自己的第十个儿子公子训
这公子训是庆忌跟自己堂妹不是亲堂妹滕玉所生。自小聪慧过人,善于辩论,在学术方面颇有成就。
“大王,的确是训公子。”孔丘回答道。闻言,庆忌笑了笑,道“这小子有出息了。”能跟曾参互怼还不落下风,公子训的确不一般。
庆忌认为,不赡养老人是一种违法行为。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这种义务是无期限的,只要父母需要赡养扶助,子女就应继续履行这一义务。
并且不能以放弃继承为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具体如何惩罚各有各的道理。
眼看着士子们辩论了半个时辰,还没有商量出来,庆忌一时间没了兴致。
“请大王定夺”看见庆忌索然无味的神色后,御史中丞伯噽立马就谄媚了站了起身道。
辩论广场之上,所有士子也将目光放在庆忌的身上。作为裁判,庆忌是有资格一言以蔽之的。
庆忌思索片刻后,道“成年子女,有义务赡养老人。”
“若不履行这种义务,治罪。凡子女,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履行赡养祖父母、父母的义务。”
“有违反者,一律贬为奴隶,家产充公,改由官府赡养老人。”
“大王圣明”贬为奴隶,家产全没了,这可比直接杀了那些不肖子孙更加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