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吊民伐罪
重生之吴霸春秋第448章 吊民伐罪
进入楚王宫后,庆忌并没有立马去见自己的老情人孟嬴。
而是第一时间,将大司马孙武、御史大夫伍子胥、治粟内史范蠡以及廷尉伯噽都传召到章台宫议事。
眼下吴军固然已经攻破郢都,但还没有完全击败楚军的主力,还让楚王熊轸逃跑了。
战争,尚未结束!
历史上楚国也被吴国几乎覆灭,但最终却在一年之内复国,原因何在?
其一,秦国发兵救楚。
楚国被打败,面对强势的吴国无可奈何,于是想到了秦国。
楚国重臣申包胥香秦国求救,本来秦国不愿意参和这件事,但申包胥使出绝招,在城墙处日夜哭泣,数天不吃不喝。
这便是历史上的“哭秦庭”。
最后秦国君臣被感动,秦哀公出动五百战车救援楚国,进攻吴军。
其二,越国举兵伐吴。
越王允常听说吴王兵驻郢都,国内空虚,于是举兵伐吴。
这样的趁火打劫,也让吴王阖闾非常的气愤,不得不抽兵应对。
其三,吴国发生内乱。
打下了楚国之后,吴王阖闾留在了楚国搜寻楚昭王,阖闾的弟弟夫概趁机逃奔回国,自立为王。
这让阖闾郁闷不已,自己在前线打仗,后院却起火!
阖闾听到这个消息,就放弃楚国返回吴国,攻打他的弟弟夫概。
其四,吴军在楚国不得人心。
在原来的历史上,吴军攻占郢都后,进行了屠城,到处烧杀抢掠,引起了楚人的仇恨。
伍子胥在进入郢都后,更是寻得楚平王之墓,开棺并鞭尸三百……
现在庆忌统治下的吴国,面临的情况则是有所不同。
因为吴国不可能发生内乱,越国也早就被吴国灭亡,不存在这一后患。
庆忌要担心的是秦人出兵,以及如何赢得楚人民心的问题。
别看庆忌的目的是分楚,吴国要拥立白公胜为楚王,去治理打下来的楚国东边的城邑。
但,这只是名义上!
真正统治“东楚国”的,是吴国,是庆忌,而非白公胜!
庆忌之所以扶持白公胜,立一个东楚国,为的只是能让当地的楚人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归属感,不至于顽抗到底。
“二三子,寡人今日入郢都,察觉楚人皆对我吴军面露愤恨之色。何以也?无非是世仇难消。”
庆忌环视一周,看着在场的孙武等四个大臣,缓声道:“然,寡人之意也,是让吴楚合同一家,不分彼此。”
“一两代人,几十年的时间怕是难以消弭此等怨恨。然,寡人可以等。”
“寡人一直信奉,得民心者得天下。寡人欲取楚人之心,卿等何以教寡人?”
闻言,孙武等人都不禁面面相觑。
范蠡暗暗思索片刻,旋即作揖道:“大王,臣以为现在欲收取楚国之民心,不难也。”
“臣这一路走来,所见所闻者,莫不是面黄肌瘦,面有饥色之楚人。何故?是因为楚人连番大战,粮草不济,而屡屡从国内征调所致!”
“郢都及其附近的城邑,黎庶家中皆无余粮,每家每户,也罕见成年之男子,多为老弱妇孺,由此可见楚人在这一次的国战中,何其之惨烈也。”
一听这话,伍子胥顿时眉头一皱,问道:“范内史,你的意思是,用我吴军之军粮,来收买楚国之民心?”
“正是。”
“荒谬!”
伍子胥冷哼一声,道:“且不说楚人是否能买账,真的归顺于我吴国,或者不从中作梗,给我吴军使绊子。我吴军之军粮,岂可另作他用?”
伍子胥真的是一个狠人。
伍子胥、范蠡、伯噽,都是楚国出身的贵族,是为地地道道的楚人。
只不过伍子胥与伯噽家人都被楚国暗害,之后被迫颠沛流离,逃亡吴国。
这两个人,与楚国是有着深仇大恨,巴不得楚国更落魄一些。
所以,伍子胥的话音一落,在一边的伯噽便附和道:“御史大夫所言极是。”
“楚地还未真正纳入我吴国的版图,楚军的主力仍在,楚王熊轸还逃亡在外,此时接济楚民,未免太过荒谬!”
显然,伯噽与伍子胥是站在同一战线上的。
他们认为楚人不值得怜悯。
范蠡则是摇摇头,朝着陛台之上的庆忌躬身道:“大王,上天有好生之德。”
“据臣所知,以郢都及其附近之地的楚人,家中并无多少余粮,恐怕撑不到秋收之际,楚地便会饿殍遍地,尸体枕籍。”
“大王若欲收取楚人之心,以军粮收买其心,此时最合适不过。”
不是范蠡妇人之仁,而是,事实的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