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不光打架厉害,控制场面也是一把好手。这场面看起来惨烈热闹,实际上却没闹出一条人命来。他们叫嚷的口号,也只是薛贼杀我薛贼杀我,分寸拿捏得很好。
在亲眼看见那具无名饿殍及薛孔目的嘴脸后,朱瞻基完全能理解纤夫们为何愤而反抗。但他好奇的是,接下来他们打算怎么办。要知道,朝廷最怕的,就是这种不受控制的暴乱。他在奏折上读过一些类似事件,大臣们的意见出奇地统一:不问缘由,强力弹压,否则恶例一开,刁民抗法之事便源源不断。
这时孔十八捏着几个馒头过来,坐到朱瞻基身旁,道:“之前好像没见过,你是哪个甲的?”朱瞻基含含糊糊说是别处调拨过来的。淮安里运河上有五个坝,纤夫经常会被打散编制,来回调配,彼此不认识也很正常。
孔十八没深究,赞赏地拍拍肩,道:“你刚才打得不错,叫啥个名字?”
“呃……洪望。”朱瞻基回答。
“这么好的身手,折在官府手里太可惜了。”孔十八递给他一个馒头,“洪老弟,你一会儿吃完,记得偷偷把短棒扔了,回原来的坝去。别人问起来,就说没来过。”
朱瞻基一怔,道:“那接下来,你们打算做什么?”孔十八叉开两条大腿,用手粗俗地在两条毛腿间挠了挠,又捏起一块馒头,道:“接下来,我一个人会去自首。”
“啊?你们不准备啸聚作乱吗?”
孔十八“咦”了一声,这词可不像寻常百姓会用的。朱瞻基脸色一变,赶紧闭嘴。好在孔十八没追究这个,呵呵笑道:“憨瓜蛋子,你还真以为咱们要谋反哪?”
“那折腾这么一出,到底图什么?”朱瞻基忍不住问。
孔十八大嘴一张,啃下半块馒头,道:“洪老弟这你就不知道了。咱们这几百人一闹起来,戴帽翅儿的是不敢真怎么样的,人都抓光了,盘坝怎么办?那些人又好面子,又怕事,所以咱们就先闹一闹,再主动给个交代——我去衙门自首,他们有了面子,首恶服罪,其余不究。至少伙食是没人敢克扣,乡亲们多少能有条活路。”
朱瞻基觉得这人真是不一般,有谋略,有见识,还有担当,不由得多看了他两眼。老人的脸上满是褶皱,唯独双眸透着精光,在两侧脸颊上有十来道大小不一的疤痕,有的细长,像是被箭镞划过,有的宽阔,像是利刃砍下的。
这应该是个老兵,太子心想。
孔十八三两口把馒头吃完,突然又“啧”了一声,惋惜道:“可惜啊,火候还是差了点。本来我算准在陈总兵回城前一天发动,只给那些当官的留半天时间,谈起条件来就容易多了——谁想到漕船出了这么档子事,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这时朱瞻基才恍然大悟,这场暴动确有预谋,但本不在今天,只因为漕船意外脱扣,这才被迫提前发动。
先前太子还怀疑这事太巧,怎么偏偏在他们抵达淮安的当夜发生。现在看来,根本不是巧合,而是必然因果。薛孔目长年克扣盘剥,纤夫积愤蓄怨日久,两边迟早要起冲突。他们与梁兴甫一番争斗,不过是把矛盾提前激化而已。
“那你去自首,岂不是要砍脑袋了?”朱瞻基发现,自己居然担忧起这老头来。
“嘿嘿,放心好了。咱们又没伤到人命,罪不至死,顶多杖个几十下,又不是头一次了。”孔十八轻松地回答,“我在白莲佛母座下烧香,有她老人家护佑,不会出事的。”
朱瞻基肩膀一僵,这老头竟是个白莲教徒。孔十八没注意太子表情,饶有兴味地问道:“你听过佛母吗?”
“我就听过佛爷。”朱瞻基避开他的眼神。
孔十八哈哈大笑:“佛爷是有的,佛母也有,白莲佛母可比佛爷还灵。她老人家是灵山成道,一朵白莲飞到东土显圣,能免三灾,去八难,专来度化世人。”
“跟戏文里唱的似的,只怕是糊弄人的把戏。”朱瞻基忍不住反刺了一句。他本以为孔十八会破口大骂,自己便可以趁机离开,不料老头闻言,却只是笑了笑,道:
“来世福报、白莲显圣什么的,我是没亲见。可只要莲花坛上烧过香,佛母面前磕了头,从此就是亲切的兄弟姊妹。活着时,彼此都会照应;哪天死了,至少坛里会给你买棺材,烧香烛,寻块宝地埋葬,不至于一苫草席盖着,喂了野狗、乌鸦。你说谁会不愿意去?”
朱瞻基没有吭声。他先前一直以为,白莲教是靠江湖骗术蛊惑愚民,可从来没想到,让老百姓趋之若鹜的动力,居然只是如此微不足道的好处。不过,想想眼前这些纤夫的遭遇,他们只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也便不难理解白莲教何以如此诱人。
“怎么样,小兄弟,要不要也来我的坛里烧个香?我就是坛祝。”孔十八一拍胸脯。
朱瞻基尴尬地摆了摆手,正要婉拒,忽然心中一动:“你认识梁兴甫吗?”
“那是谁?”孔十八一脸迷茫。
朱瞻基暗自松了一口气。和他猜测的差不多,白莲教的体制十分松散,各地香坛除了同拜佛母,每个坛祝都自行其是。城里的信徒忙着配合梁兴甫抓人,坝上的信徒却自顾搞着暴乱,两边互不知情。
这是国家之福。倘若佛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