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游戏规则
第七十五章 游戏规则
玲珑的一席话,吴昊听在耳里,虽然嘴上不服气,可内心的震撼,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虽然身在部队,但毕竟没有脱离社会,对当今的一些现象以及官场上的传说,知道一些皮毛。
玲珑的话,如一记闷雷,让猛醒。
与地方官场相比,部队上简单的多了,也这是为什么一没背景二没关系的吴昊,在部队里干得风声水起的一个主要原因。
老营长三年前转业,去年回来一趟,两个人彻夜长谈了一场,把心里的不痛快一股脑的倒了出来。大讲特讲官场“权力—利益”规则,当时自己还半信半疑,现在玲珑的这番“教育”终于让吴昊相信了。
老营长告诉自己,地方与部队最大的不同,就是有着一些心照不宣的游戏规则。这些规则上不得台面,但要想在那里混,你必需遵守,否则不带你玩了。 而部队就不同的,部队最大的好处,就是所有的规则都写在台面上。
地方上的游戏规则,首要的一条,是权力等级决定利益分配。简单说就是不看人,只看身份,什么身份对应什么利益。
这与玲珑所说的背景和论资排辈,有异曲同工之效。
按着老营长所说的“权力—利益”规则,可以把单位里所有人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层级。
对一个县来说,上层是县领导,中层是各局、乡镇长,下层依次是副主任科员、科员、事业单位副职及普通职员、工勤人员、合同工和临时工。
在不同层次的人,具体的说,中层如何才能往上层流动?在一般意义上,核心要点是得到县领导尤其是书记和县长的支持。
而玲珑所说的背景关系,实质上两者是同一个意思。没有北景,靠论资排辈,说到底,你想达到上层,那是不可能的。
从下层上升到中层,这个问题有点复杂。
在最下层的公务员,年轻人居多,而年轻人大体呈现出五种状态。
第一种是想进步的人。这类人会努力工作,同时自发服务领导、拉近关系,下班后还不时与其他同事聚会打球,打造良好的群众基础——最好还擅长喝酒。
第二种是混日子的人。这类人与第一种人似乎很合拍,他们觉得第一种人能玩出花样,而第一种人也乐于吸纳他们作为同盟。
第三种是被孤立的人。因为种种原因,这类人与前两者存在利益或心理上的隔膜。
第四种是求稳定的人,多数是女生。
第五种是因为忙碌而无暇他顾的人。
年长者与年轻人是不同的群体,本身缺乏交集。年长者隐隐嫉妒年轻人,年轻人则希望取得年长者的支持。在论资排辈并且年长者居多的情形下,如果大家背景相当,一个年轻人若无法争取到年长群体的普遍好感,就很难在与其他年轻人的竞争中胜出。当然,有的年长者会主动以年轻人师友的形象出现,但动机无非是:一、赢得好感与支持;二、通过交流,怀念自己的青年时代;三、通过提一些建议,来治疗自己内心的挫败感。
面对持前两种动机的人,要认真配合,而面对以第三种动机为主的人,应避免张扬——如果年轻人展现出某种优秀素养,令这类人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挫败时,他们就要摘下那副良师益友的面具了。因此,要实现向上的层级流动,不仅要广交朋友,还要适时低调。
这些都属于下、中、上层流动升迁技术层面的东西,而除了技术层面之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为谁辛苦为谁忙?”
不论是谁,进入公务员行列后不久,就会发现一个现象:在单位里忙忙碌碌、加班加点的,只是小部分人。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除非严重违法违纪,公职人员无须担心被开除。这意味着,活儿干得好坏,可能影响饭碗的大小,却从不决定饭碗的有无。那么,在大家都可以少干甚至不干的情况下,必须要干的事情,由谁来干呢?
这时候游戏规则就显现出来了:当新人来上班时,就会被放到最忙的科室,美其名曰锻炼,其实是从中筛选具备干活潜质的人。同时,领导们会暗中考察这些人的社会关系。如果一个新人被发现缺少背景,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能力和较强的责任心,那他(她)基本跑不掉了。你就准备在基层最累最苦最不受人待见的地方干上大半辈子。而最悲催的是,干出来的成绩,与你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全都贴在了上司的脸上了。换句话说,除了你的上司外,没人知道你的能力、水平和不凡。
在做实事的基层,决定谁做什么的一条规则是:除非领导另有安排,否则大事小事,上次是谁做,下次还是谁做——那么接下来,科长会逐步向新人施压,让他(她)承担更多工作,而一旦接手,就甩不掉了。
至于合同工什么的,基本在办公室之类的地方打杂,工作量大,但不会被放在业务科室。至于公务员,只要对发展还抱有预期,就会好好表现。当然,几个重要科室的科长,干活肯定是跑不掉的。
因此,干不好或不愿干的人,事情越来越少;能干肯干的人,事情越来越多。由于干得好不一定有功劳,但不出错就没麻烦,所以“干得越多,错得越多”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