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文物
窦二蛋听宁向东叫白发老头为耕夫,心中大感有趣,凑上去问道:“他姓耕?”
鹅关村骤然而起的大变革,不但本村人一时难以适应,好汉寨的人更加不能适应,乡亲们何止是心中燃起一团火,人人都知道用不了多久山里就会发生重大变化,但是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自己在期间该做些什么,种种思潮涌动之下,反而带来更多的茫然。
窦二蛋作为典型代表,几乎长在鹅关村,好汉寨是连回都不回了。
此时听到他问话,宁向东点点头说道:“这位大师名叫耕夫。”
窦二蛋乐了:“这名儿好,咱们是农民,他是耕夫!”说完提声问道:“老叔哪个村的?”
窦二蛋对耕夫有兴趣,耕夫对他更有兴趣,这时听他开口打听自己是哪里人,想了想说道:“我们村可远了,出金阳省了。”
耕夫,本姓鲁,名绍源,晚年自号耕夫,中年时期一度放不羁,以野人自居,曾在杭州西泠印社学习金石篆刻,亲手为自己刻了一枚“野人”闲章,非近亲挚友不用。
鲁绍源,籍贯不详,曾就学于济南,后先后在上海、辽东等地逗留,新中国成立时随解放大军来到金阳,在全国范围内交友广阔。
以上是耕夫的档案记载。
由他本人说出来的话,只有此时回答窦二蛋不经意的提问,宁向东也是第一次听耕夫谈到自己不是金阳省的人。
二蛋却很不满意,气道:“你这个老叔不实趁,多说两句能累着您?”
耕夫不但不恼,反而更乐见二蛋的直率,笑道:“我姓鲁,你要愿意就叫我鲁叔好了。”
他后的人里有两名是文物局的同志,其他人是民间文物组织的,此刻才知道名贯天下的耕夫原来俗家姓鲁。
这些民间组织此次组队来鹅关村完全是耕夫靠个人影响力促成的。
鹅关村本并没有太大吸引力,因为文物管理局对村里的城隍庙早在多年前就进行过考察并给出定论,已经归类为县级文保建筑。
当耕夫提到,确凿证据表明,村里个人手中有传自明朝的祖上继承品时,才引起这些人的浓厚兴趣。
耕夫的目的非常明确,那些明制家具能够成批量的流落到宁向东手里,由此可见面临的命运是多么严峻。
买的和卖的双方,都完全不懂这些古典家具本承载的巨大历史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作为商品的属,对考证先民生活状态以及文明演进轨迹有着重大参考价值。
就是这样珍贵的宝贝,被村民当做破烂旧货,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卖给了他人。
也就是宁向东,因为个人兴趣,出于对精致工艺品的喜,才使这批家具没有遭到被拆毁取料的噩运,即便如此,也只是被他当做高档礼品而随意馈赠他人。
当耕夫把自己的担忧以及掌握的线索通报给文物组织这些人的时候,大家抱着抢救的目的,马上动来到小山村。
随着未来山区公路的贯通,交通便利之后势必会带来信息的广泛传播,随之而来的一定是先知先觉的古董商,到那时造成这些古典家具的流失,甚至被交易到海外,将不仅仅是悔之晚矣的问题了。
商人的逐利行为无可厚非,况且个人祖传继承品的转让行为也无可指责,所以唯有先行一步,抢在消息扩散之前把这些明制家具尽快收归到文物保护组织的手里才是当务之急。
文物局的两名同志随行前来,则是准备再次对鹅岭山区进行广泛勘察,主要目标依然是针对古籍上提到的大佛线索进行调查。
如果只是佛龛供奉或者寺庙造像,文物局也不会几次三番耗费人力物力和紧张的经费寻找,但是不止一份古籍资料中提到过关于龙山大佛的内容,而如此巨大的石佛,居然寻遍鹅岭山脉也找不到,就实在令人费解了。
一行人来到村里,首先到村部找书记和村长。
付为政和高存光今天无所事事,主要工作就是接待左邻右舍来人来访,此时刚刚打发走几个人,一抬头就看见窦二蛋领着几个外乡人走进来。
起初付为政和高存光还以为又是跟修路有关的省城同志,连忙端茶倒水招呼,一番寒暄后才知道这些人是为文物相关的事宜前来,当时度就有所下降。
眼见村里干部都是这样的表现,可想而知乡亲们是什么态度,耕夫心里暗暗担忧,对古旧继承物品没有正确的保护态度,看来是普遍现象。
正在思考怎样打开谈话局面,付为政的婆娘从外边拎着一把烧水壶进来,随手放在屋里那张厚实的桌子上。
耕夫的眼睛无意中被带过去,心里忽然一哆嗦,凝神再看那张桌子,立刻一个箭步扑上去,把烧水壶提起来,伸出手心疼的抚摸着桌面。
“付书记,这张桌子可是个宝贝啊,你们太不珍惜了!”
“有啥珍惜的,再宝贝也不是我的。”付为政漫不经心的答道,他看着耕夫那只手不顾刚放过开水壶的滚烫温度,在桌子上反复抚摸,反而觉得疼。
“不是你的?”耕夫一转念,恍然明白了,不生气的说道:“这是村里的公产,更应该护!”
付为政呵呵一笑:“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