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保媒拉线
() 转眼间到了八月底。
这些日子对宁向东来说,每一天都带着些许新意。
在过去,并钢对他来说只是个符号。
北郊那几根低空排放的烟囱,日复一日冒着黄色的浓烟,夹杂在空气中一股怪怪的味道,弥漫在城区上空很久。
是并钢的味道。
也是宁向东对这座将近百年的老企业的全部印象。
这些天,在培训部的大楼里,这个厂在他脑子里逐渐立体起来。
这厂里有赵伟,有郑村民,有他的初恋女友孙秀玲。
并钢渐渐地活了,融进身体里。
吸收他体内的营养,与身体一起呼吸,与血脉一起成长。
以厂为家,爱厂如命,还以为只是口号和高调,现在开始逐渐明白,当每天接触一个人、一件事、或一段生活时,自己的情感也融入其中,古人看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触景生情,也是对自己的感念。
动什么也别动感情。
郑村民和孙秀玲的感情急剧升温,若不是认识时间太短,说不定早就大被同眠了,赵伟满怀绮念,跟宁向东碎碎念了好几次。
宁向东只觉得他受了刺激发春,说你羡慕就叫孙秀玲也给你说一个。
赵伟果然悄悄拜托孙秀玲,也在她们分厂给自己找个女朋友。
孙秀玲在精密配件厂上班,车工,经常在车床前一站一天,主要加工的都是轻巧、精细的小零件,对操作手法要求很高,是个挺适合女工的工种,有一次她开玩笑,说如果有图纸,有材料,她能车一把枪出来。
这周六下课挺早,宁向东接到了孙秀玲的传呼。
他这个机子,现在已经成了三人专用传呼了,郑村民把号码告诉了女朋友,赵伟告诉了家里,有什么事直接安排给宁传达就可以。
这次也一样,宁传达一看号码,把传呼递给郑村民。
郑村民在附近找了公用电话回过去。
过了一会儿,他挂掉电话,兴高采烈地对赵伟说:“成了。”
孙秀玲给他说了个女同事,要是两人都没什么事,今晚就见个面。
赵伟一听好事临头,心里反而没了底,毕竟这是他的第一次。
为了避免尴尬,郑村民又给孙秀玲打了电话,说要不大家一起去,就当朋友小聚,聊起来也自然一点。
孙秀玲一听也觉得有道理,就把地点约在了她妈妈上班的饭店。
二轻局招待所今年刚刚改成了一家饭店,叫做龙湖渔村。
看看时间还早,宁向东说得先去趟他二姐店里,刚到了一台新款2020复印机,叫他过去帮着装一下,本来想晚上再去,既然晚上要吃见面饭,干脆现在先去装了。
赵伟和郑村民一听,决定跟他一块去,忙完了再一起走。
三个人到了文印店,一看机器已经拆了外包装,一些外设还散着,需要安装到机器上,不过就是拧拧螺丝,赵宝库自己已经弄的差不多了。
宁向东打开机盖,伸手晃了晃曝光灯和栅极丝架,没有松脱的现象。
赵宝库被唬的一愣一愣:“臭小子动作挺娴熟啊,我要不认识你,还以为你是服务站的工程师。”
最近没事翻翻那本售后技术手册,宁向东发现复印机虽然型号多、更新快,但几个主要部件基本变化不大,就算不熟悉内部结构,只要看看几大件,基本上就搞明白了。
最难的其实是电气部分。
临走时,赵宝库递给宁向东一叠钱。
宁向东有点蒙:“干嘛?”
“不是请朋友吃饭吗?拿着用。”
宁向东原本想说自己今天是吃蹭饭,陪吃加陪聊,不要钱就不错了,但一想赵伟和郑村民就站在一旁,这话就说不出口,伸手接了钱。
赵宝库又在抽屉里摸索了一会儿,拿出一部移动电话:“这个也拿着,万一有事比传呼方便多了。”
移动电话很小巧,可以折叠,左上角一盏绿色的灯光明灭着。
宁向东有点被震撼到了,他认识这种型号的手机,最新款的掌中宝,移动电话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叫大哥大,而是有了正式的名字:手机。
“别告诉你姐。”赵宝库凑到宁向东耳边说:“买来装门面的,你拿着能不打就别打,一分钟两块钱,花不起。”
“……”
三人赶到饭店的时候,时间有点早,一看该来的都还没来,就松了口气,第一次见面,总不能让人家女孩子先等着。
龙湖渔村在南城区上点档次,最初只是二轻局招待所的内部小食堂,用于宴请关系单位的客人,现在改成了一家主打海鲜的饭店,不过酒菜也分了几档,有价格昂贵的海鲜,也有家常菜,算是二轻局内部的创收。
过去二轻局部门冗余,闲人多,不过计划经济时代,有国家财政兜底,多养几个人也无所谓,但是现在推行改革,很多杂七杂八的多余部门都被砍掉了,招待所也在其中,不再享受国家财政拨款,这么多人的工资,二轻局自己承担起来有点困难,干脆把招待所改成了饭店,没想到这一改还挺好,由过去的花钱大户变成了赚钱大户。
孙秀玲的妈妈在饭店当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