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
吃水重,那船能运什么?
几年前他派人查过石见银山附近只有小渔村,根本不属于贸易交易点,也正因为无人到访,他才没急吼吼跑去采银矿。
朱棣已经将石见银山视为己有,如今得知有人偷偷开采,无异于是从自己口袋偷银子!
作为一个马上皇帝,打过草原游牧民族的皇帝,他如何能忍?
“粮种到了,沿海倭寇不能放任了,是时候组建海军了!”
朱棣眯起眼睛盘算。
他还没放开海禁,就是因为海军还未组建,若先放开海禁,海军跟不上很容易被孵化。
他为何又立了个东厂来制约锦衣卫,不正是锦衣卫这把刀已经不趁手了吗?
曲曲锦衣卫指挥使竟然有了谋逆之心,他怎么还敢放心使用?
刀还是自己亲自炼制比较好。
朱棣本来打算留着锦衣卫,东厂和锦衣卫的权重合也不会因为一支独大连皇帝都企图隐瞒。
可看了天音,朱棣意识到东厂的权利也过大了,他在还能掌控,他若走,东厂很可能和如今的锦衣卫一样隐隐失控。
他可不想后世子孙再弄出个西厂制约东厂和锦衣卫。
朱棣坐在马车上,手指在膝盖上极速敲打,一旁的郑和眼观鼻不再开口。
这样,锦衣卫和东厂均抽调一批人再从各地卫所再抽一批人组建海军骨架。
卫所是个好东西,需要再严格管控,可不能任由腐败下去。
大明皇帝事业群内,一段时间未上线的朱棣一口气拍了好几张图片发上来。
三百六十五度向群里的老父亲炫耀自己得到的好东西。
【明崇祯朱由检:成祖爷,您找到番薯
() 了?】
朱由检天音经过提醒,已经开始向民间推广番薯,实际上天音出现,百姓已经自发种植番薯。
粮食有所增加,可社会矛盾问题仍然为解决,朱由检靠着推广番薯积攒的威信准备学太祖皇帝出大招了。
太祖皇帝亲自传授点《大诰》,锦衣卫手持《大诰》去查官员,凡是贪污受贿的官员都得吐出受贿所得,严重的抄家灭族也不为过。
别说他凶残,他已经被逼上绝路了,大明要亡了,他活不了,只能委屈委屈这些贪得无厌的官员了。
下辈子咱们还做一对好君臣。
朱棣一放出番薯图片他就认出来了,为了表态,他自己亲手在御花园种植过,哪里会认不出来?
倒是另外两个粮种有点陌生,像天音给的两张图片,又远比天音给的发育不良。
朱棣很得意,在群里将郑和的壮举说了。
【明成祖朱棣:让三宝出海是俺做过最正确的决定,哈哈哈,三宝不仅弘扬了我大明国威,还找到了新大陆,带回了新粮种,我大明将不再缺粮,我永乐皇帝将带领大明开启大航海,未来大明旗帜将插遍全世界!】
朱棣在群里声音非常嚣张,嚣张到朱元璋都想揍他。
朱元璋看完光幕后捏着眉头,没多久突然笑出声,“这小子没白生他一场。”
他无法插手已经属于朱棣的大明,哪怕跟这个儿子斗气,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没了朱标,朱棣是个好选择。
总比允炆那个被儒士忽悠傻的强。
一想到儒家,朱元璋嫌恶皱眉,“今年科考算学要加重。”
大明如今以“四书五经”选才,最开始朱元璋也很犹豫,因为没经验他也不知“举荐制”好还是“科举制”好。
最后还是延续了宋元做法,选择了“科举制”。
但是对于“科举制”朱元璋还抱着疑虑,因为选出的人才只是文采好,做官还有缺陷。
远没有推荐出来的人用着顺手。
正因为“科举制”还未定性,朱元璋才能随意改动科举内容。
“或许匠户也能取才,取创新改造之才,不需要处理事务,只需钻研农具改良,船只改良、武器改良?”
朱元璋越想越有道理,将想法分享到事业群里。
【明正德朱厚照:太祖皇帝说的对,正如天音所言,匠户专职匠户之事,不因被什么学说影响,孙儿建议每年匠户参加一次考试,可分几等,每个等级工钱不一样,可将匠户从工部分出专设一部门管理匠户。同时医者可参考匠户考试,未熟背基础医书认识大部分药材和正确使用药方的大夫也不允许其坐堂看病,避免庸医害人。】
朱元璋啧啧一声,这小子有多恨大夫,一想到这小子死于莫名其妙的落水又有些理解了。
皇帝落水肯定会被人立刻救起,怕就怕后续医治出问题。
朱元璋心情不是很好了,宫里的太医什么德行他还不知道?
大明
建国哪里有好的大夫愿意进宫?
愿意进宫的都是官迷,医术能有多好?
想到妹子的死,朱元璋眯起眼睛。
再想到未来太子因为一场小小的风寒没了性命,朱元璋更加恼怒。
对,不只匠户要考试,大夫也要!
宫里的太医也拉出去考试,他不允许宫里都是一群庸医!
秦王政眯着眼睛看着眼前一群“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