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芙蓉谢里影人间(一)
回到守拙园芙蓉榭,薛宝钗连忙叫人去打热水,自帮刘玄解下了外袄。
看到夫君脸有愠色,薛宝钗忍不住问道:“官人,你不是请琏二哥喝酒吗?谈到什么不快之事了?”
“猪队友啊,这般带着拉着拖着他们,却还在那里出篓子拖后腿。几辈子的富贵人家,还见不得黄白之物。”刘玄牢骚了两句,便把情况简单地跟薛宝钗说了一遍。
“姨妈和琏二嫂也太利欲熏心,太糊涂了吧。”
“这一家子,都是要钱不要命的主。大老爷在侯孝康被定罪时还敢收银子请托,原本以为贾府只有这么一个奇葩,想不到全是奇葩。这等银子也敢贪?他们不知道甄家为什么能从南直隶藩库和内库里借出银子来?都是太上皇当年的恩典,同时也是打着为太上皇内库增财的旗号。现在又欠着国库那么多税赋,那些银子于私是皇家内库的,于公更是是朝廷国库的,谁敢沾边?偏偏这贾府就敢下手。”
“我看她们不是糊涂,而是太精明了。想着甄家肯定要败落,心里便存了贪墨这笔银子的念头了。只知道银子晃眼,却不知道这银子会咬手。”
说到这里,刘玄长叹一声道:“要不是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勋爵亲戚,我那管得了他们死活,让他们跟甄家作伴去算了。”
薛宝钗却是听出些意思来了。
“甄家这次逢大案,是官人早就定计好了的?”
“两浙有修国府和杨凤栖等人做榜样,南直隶怎么也要摆一两个有分量的出来。圣上和那几位大佬选来选去,甄家正合适。既不是勋爵世家,不会再刺激到他们。又跟军将文官没有太深的渊源,可偏偏在金陵和南直隶的名气极大,更是苏州的坐地大户,天生祭旗的好料子。我只是奉命行事,想不到这般轻松。不过也是,甄家在南直隶横行惯了,这几十年来不知干了多少丧天害理的事,这次逮不到水匪之事,总会有其它事扯出来。”
“太上皇那边就不管不问?”
“太上皇跟甄家的亲,是甄老爷的祖母,隔着两代人了,让甄家四代人受了四十年的荣华富贵,特恩至此,也差不多了。甄府只是跟太上皇的私人交情,又没对朝廷社稷有什么大功,能延福至今,也该知足了。现在落得这个下场,是他们不自知,不知足啊。”
“明明有银子,你把欠账和税银还上,哪怕只是补上一部分,太上皇也好发下话,讨份人情,圣上也不好拂了面子,自然就此放过。谁知甄府就是这么豪横,一毛不拔,你让太上皇怎么想?他人家是一代仁君没错,可是真佛也有发火的时候。甄家这般不识抬举,太上皇还管他们死活作甚?”
“现在新账旧账一起算,甄家不死也要脱八层皮。当今圣上念旧情,也记旧仇。当年甄家只顾着巴结忠义和忠顺两位千岁,可没给还在潜邸的今上什么好脸色。”
薛宝钗听到这里,不由抿住了樱桃嘴,诧异地问道:“还有这么段陈年往事?圣上不是这样的人吧?”
“陈年往事多着呢。当年我家老爷跟圣上关系好、走得近,所以遭了忠义和忠顺两位千岁的嫉恨。太上皇当年几次想调家父进京做京帅,都被这两位暗中作祟坏了事。也就是因为这些往事,才让圣上觉得我们刘家因为他吃了苦,心有亏欠,才越发地信任我们家。”
“想不到老爷和我们家因祸得福了?”薛宝钗听得有趣,便笑着说道。
“也不算了。我们刘家在漠北关东断断续续经营了五代人,近百年,根深蒂固。虽然苦寒些,但用不着看人脸色,更不用担心站错了队,所以当年老爷其实也不大愿意进京,卷进夺嫡的破事,借机跟忠义千岁撕破脸,大吵了一番,绝了进京的路子。”
“而圣上这人,虽然念旧情,但我们刘家也是有真才实干的,才能得大用。老爷在关东二十年,从国朝初年就闹起来的白山黑水野胡之乱被彻底平息下来,高丽被收拾了几次,现在也老实安分多了。高丽国内父子兄弟之间杀了七八年,这里面可是有我们刘家的手尾。他们能往国朝里塞人,收买官吏,我们刘家就做不得?难道我们的银子不香?还有本大官人,中得了状元,平得了乱贼。圣上不用我们这般有才干又值得信任的臣子,难道去用贾府的才俊或是嘴炮无敌的文则公?”
薛宝钗不由掩嘴莞尔,过了一会才说道:“听官人说起家里的往事和闲话,感觉跟其它家府上谈论的大不一样。比如贾府,听我大哥说,阖府爷们只知道谈寻欢作乐和斗鸡走狗;女的呢,闲暇谈的都是家长里短,烧香拜佛,谁家的戏班唱的好,都是文恬武嬉。反倒我们家,别人不屑不喜的战事政事,却成了饭后茶余的闲谈。”
“娘子说得没错,所以不少清贵世家们就此看不起我们刘家,说我们庸俗浑浊。其实我们也想过着如其他贵人高门家那种清静无为、只是享乐的日子。可是我们刘家人流的血,就跟其他淮西德胜军汉一样,里面是有把火,清闲不下来。或许是当年先祖守道公与三千淮西同僚,跟勾陈星旗同焚在烈火之中后,我们刘家就似乎命中注定了。从高祖到家父,我们刘家就一直在漠北、关东打着转,像是要寻回守道公和那三千先辈们的英魂一般。”
薛宝钗一时默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