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中关村
回到京城后李亚东的生活照旧,读书赚钱两不误,花了两天时间恶补了一下落下的课程,日子大抵也就清闲下来。
这天下午没课,李亚东屁颠屁颠的蹬着二八大杠,来到中关村。
说来惭愧,这个地方他几乎每天都要经过,可来了京城好几个月,一直没有进去逛逛。果然不能奢望一个厨子去关心高新科技的发展。
不过这辈子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电子科技乃至互联网领域,可是日后最容易诞生财富奇迹的地方,错过了简直天理难容。
所以他今天来买bb机的同时,也想乘机考察一下中关村。
对电子科技一窍不通的他,也不知道能不能觅到一点商机,如果现阶段就能在中关村站稳脚跟,那么当日后互联网大潮来临时,就完全可以乘风破浪了。
前世大概05年前后,他曾来过一次中关村,那时的中关村已经极具规模,正值鼎盛时期,远非现在一溜的低矮平方,零零散散的几块广告牌可以比拟。
这里电子商业圈的形成与国家的宏观调控密不可分,最先入驻的几家公司别看规模很小,其实来头大的很,不是中科院分离出来的产业,就是某某研究所的独立机构。八四年国家的体制改革已经逐渐深入,不光国企需要改革,放在实验室的高新成果如果不能运用到实处,创造出真金白银,终究是白搭,此时的中国实在太穷。
正是这些背景夯实的机构的入驻,才带动了社会群体的参入,以至于现在的中关村就好像一个电子跳蚤市场,街道两旁林立的个体店铺,远多过那些闷头研发、正准备蓄势待飞的科技公司。
卖什么的都有,电风扇、电水壶、电线板……
其实这些店铺里真正有科技含量的商品很少,不过这个年代大概能跟电沾边的东西,大家潜意识里都会觉得很高档。
如此说来,在日后的中国硅谷里卖家电,似乎也就无可厚非。
卖bb机的就相对较少,毕竟中国的第一家寻呼台是去年才建立的,不过李亚东总算找到两家,停好自行车后,选了一家门外小黑板上写着“免费入网”字样的走了进去。
不管是多大的老板,如果不计较场面,贪小便宜的心态总归都有。当然,就他而言主要还是图方便。
商铺里不光只卖bb机,家用电器也有不少,得知李亚东要买bb机,带着大金扳指的中年老板明显殷勤得多。
这也是人之常情,因为李亚东询问了一下价格,一部bb机接近五千块,这是什么概念?
在这个年代盖幢小洋楼外带豪华装修都绰绰有余。
好在李亚东心里有点准备,他上辈子九十年代曾买过一部,那时摩托罗拉等通讯大佬已经进入中国,bb机市场竞争异常惨烈,可即便如此,当初还是花了两千多大洋。
砍价是必须的,甚至还上演了一场“不卖就走的戏码”,最后两部加在一起,价格敲定在九千五百块。
入网的事情对方包办,外送了两只皮套,从随身携带的皮包里取出几摞钱,李亚东得到两只印着英文字母,甚至连什么牌子都不知道的数字bb机。
隐晦的打听了一下进货渠道,不过老板警惕性很高,只说这买卖一般人做不了,要门路。
离开店铺后,李亚东选了一部别在腰上,靠近里侧,外套刚好可以遮掩住,不至于被人一眼瞧见。
趁着时间尚早,又在市场上转了转,可以做的生意不少,但能引起他兴趣的几乎没有,挂羊头卖狗肉的高科技不是他想要的,寻思着大概时机未到,也就不再强求。
出于市井小民的心态,一直想找到联想,可几乎转遍了整个中关村都没找到,也是很奇怪。
最后推着自行车路过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不经意间透过院门向里面瞅了一眼,当瞥到门口传达室外站着的一个中年人时,眼珠子猛地一凸。
“老柳!”
幸亏隔着一定距离,老柳同志没有听见,此时正和一位带着铁框眼镜、年龄稍长的中年人谈论着什么。
“这是……老倪同志?”
李亚东感觉自己走了运,这么难得一见的场景都被他撞见了,联想创始之初最大的两位功臣含笑同框,要知道十年之后这俩人可就老死不相往来了。
“原来联想起初是在这里。”李亚东恍然,他记得联想是在八四年创立,不过并不清楚其中细节。
看模样旁边那间简陋的传达室,应该就是他们的公司驻地,还真是够寒酸的。
这时李亚东就在想啊,要不要趁机雪中送炭一把?
指不定老柳同志感激得涕泗横流,大手一挥,刷刷两下,百分之十啊,或是二十的股权就直接转让了……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白日梦吧。
看眼前这情形,此时的联想八成还不叫联想,背后的boss自然就是中科院无疑。
其实能见到老柳同志,这趟就不虚此行。能见到老倪同志,就完全是意外之喜了。
国人大多知道老柳,却不太熟悉老倪,其实这位才是真正的人才,联想起初的汉卡和微机都是他一手研发的,随后大约在九四年的时候,他与老柳在公司的发展问题上产生了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