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乡风淳朴暖心头
高考结束后紧接而来的就是填报志愿,这与日后是有很大差别的,由于分数还没出来的缘故,官方会根据以往的经验给出一个大概的录取分数线,以供学生参考,只是大多不太靠谱。
一些估分正好处在这一分数线上下的学生,很容易与自己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当然,拥有绝对分数优势的学生是不会受到影响的。
第二天一早,遍地狼藉的校园里似乎又恢复了活力,透过空气能听见各个班级里传来的议论声,老师和学生们齐聚一堂,进行着填报志愿前的最后一项工作——估分。
在各科老师的协助下,同学们拿着笔纸埋头计算,李亚东也是一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估出自己的分数——575分。
这无疑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因为高考理科总分是690分,也就是说他只丢了115分,这其中生物严重拖了后腿,不然应该能突破600大关。
如果参照官方给出的重点线标准,再加上他家三代贫下中农的优秀政审资质,那么整个中国大概没有他不能进的大学。
“你确定?”
李亚东的班主任是一个模样黑瘦的中年人,由于皮肤干瘪的缘故,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大得多,私底下同学们都亲昵的称呼他为“老王”。此时老王手里拿着一张纸,那是李亚东的估分表,表情显得很古怪。
作为班主任他对班上的每一名学生自然很了解,在他看来李亚东同学的模拟考水平摆在那里,预考也是踩着火线侥幸过关,这次高考十有八九凶多吉少,咋就莫名其妙的整出了一个575分?
逗他玩呢?
“确定。”李亚东淡定的回了一句,腹诽着老王同志也太瞧不起人了,自己好歹也是个重生人士,考了两次才这点分数,他都感觉惭愧。如果他没记错的话,今年全国高考理科状元就是他们省的,分数好像是630多,简直非人类。
听到这样的回答,老王脸上的表情并没有太多变化,指着估分表上的一栏很认真的说道:“亚东同学,你要知道今年的数学难度可是历届之最,你这个103分有把握吗?”
“应该有吧。”
“应该?”老王同志差点没被气哭,紧接着苦口婆心的教导起来,言语中的意思大概就是估分如何如何重要,一定要实事求是,谨慎对待,这关乎到你的未来云云。
李亚东虚心受教,频频点头,然后在老王同志转过身去关注其他同学的时候,抓起桌上的志愿表,在第一志愿栏里填上“北大”,第二志愿栏里填上“清华”,第三志愿栏里填上“中科大”……
三驾马车就此凑齐,谁还不是一个傲娇的人了?
至于专业方向他倒是好好的想了想,这年头有句话叫作“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也有不少学生受科普读物中那句“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的影响,迷恋上了生物。
记忆中中国日后中流砥柱式的人物,几乎九成九都出身于这四个专业。当然,在李亚东看来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就大事,并非所选择的专业,而是因为他们本身就具备成功的因素。
不过就他而言,对这四个专业是一点想法都没有的,他觉得自己的性子大概不太适合待在实验室里。于是又参考了一下班上其他同学的意见,不出所料的是,学霸式的人物大多豪气冲天,硬怼数理化,而对于自身潜力缺乏信心的那种,则更倾向于师范类专业。
他思来想去,最终将方向确定在经济类专业。
倒不是突然生出了振兴社会主义经济的远大抱负,也没有许下撬开资本主义市场大门的宏伟愿景,只是他觉得人贵有自知之明,他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洞悉了一点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势,因此这样的选择似乎很对口的样子。
“王老师,我的志愿填好了,没什么事的话我就先走了,家里人等得急。”李亚东将志愿表递给老王后,也不等他说话,火速逃离现场。
“诶,亚东同学……”
老王阻挡未果,苦笑着摊开手里的志愿表,然后眼珠子越瞪越大,如同活见了鬼一样,连话都说不利索了,“这这这……这小子莫不是疯了?”
这年头经受不住高考巨大压力而疯掉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了,他们这所六七线小县城里的破败高中,什么时候出过清华北大的学生?就是自家的武大都没出一个呀,这不是疯了又是什么?
一脸担忧的老王杵在教室门口好半晌没能回过神儿来,而被他认定已经疯掉的李亚东同学,此时成功在校门口与等候多时的张春喜汇合。
他是不请自来的,关心李亚东的成绩是一方面,也是想趁机蹬着二八大杠来县里浪一波。
“咋样,估分有多少?”
俩人吃一堑长一智,这次没敢在县里骑车搭人,边走边聊,准备过了几条主干道再说。
“500多吧。”
“500?”张春喜脚下一顿,第一反应不是替他高兴,而是哭丧着脸道:“今年的高考这么容易?”
“想什么呢。”李亚东白眼一翻,果然之前对他又是鼓励又是加油的某些人,其实并不看好他,“题目很难,只是我运气比较好,有几道大题复习的时候刚好碰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