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九四章 探监
()正德四年,正月初二。
谢府,谢迁书房。
张懋跟谢迁二人在靠窗的书桌前相对坐下,在没有旁人的情况下单独会面。
“……于乔,其实你该放心才是,此番之厚把事情处置得极为巧妙,既没有让张氏一门彻底垮塌,又给了朝廷一个交待,把一切隐患消弭于无形,真是善莫大焉……”
张懋对沈溪的评价很高,一如既往地跟谢迁叫板。
因为张懋知道谢迁总会不自觉去打压和贬低沈溪,朝中也只有谢迁这个三朝元老才有资格把沈溪当作不成器的后生晚辈看待。
谢迁本来招待张懋时表现得客客气气,但听了这番话后,脸色开始阴沉下来,似乎很介意旁人对沈溪的赞许,他更希望旁人指出沈溪的缺点,而不是在他面前拼命褒奖。
张懋却不以为意,继续说着:“……过了年,朝廷将彻底安定下来,下一步关注的重点就是维护中原和东南沿海地区的稳定,听说江南那边倭寇越演越烈,总让人不省心啊。”
谢迁道:“那下一步,是否让之厚到南方领兵平乱?”
张懋眯着眼睛望向谢迁,质疑道:“难道非要之厚去么?若说北方跟鞑靼人开战,之厚去倒也恰当,毕竟他对阵鞑靼人还无败绩……但中原之地匪寇,并非是正规兵马,就算地方卫所军队出动平乱都绰绰有余,至于沿海倭寇,则需出动水师,之厚擅长打水战吗?他作为兵部尚书,应该坐镇中枢才对吧?”
谢迁冷冷一笑:“看来张老公爷你早有安排,故意到这里来探我的话,是吧?”
“哦!?”
张懋一副意外的样子,问道,“于乔,你何出此言?老朽几时探过你的话了?”
谢迁道:“之厚在朝如日中天,陛下对他的信任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若让他长久留在中枢,跟什么人稍微勾连,不但朝政容易为其把持,连军中事务也会悉数落到他手,难道五军都督府就没有妥善应对之策?”
“哈哈,于乔,你多虑了吧?难不成咱还要防备之厚不成?之厚到底是大明功臣,他上位总比那什么宫里执事揽权更为稳妥吧?”
张懋打了个哈哈,故意将问题揭过。
谢迁神色严肃,说道:“他留在京师,太过碍眼,要是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待久了,门生故旧遍布朝野,怕是再难有人撼动其位置,连我这把老骨头也要在他面前退让。若是张老公爷肯跟我一起上疏,调他到南方平乱……倒可为朝廷解决一时困局。”
张懋摆摆手,笑着说道:“于乔,你言重了,之厚到底还是守本份的,你怎跟防贼一般应对他?这样做合适吗?”
“这有什么不合适的?”
谢迁冷着脸道:“以他的年岁,位居高位,说他无野心,我是不信的,我只是不想让他一失足成千古恨……大明开国至今,可从未出过乱国的贼子,若他成了例外,那他今日取得的成就也将毁于一旦,功过是非不过是在一念之间……是我亲手将他带进朝堂,这件事旁人不管,我总要理会。”
“啊……这个……”张懋开始装糊涂,如同那些中庸老臣的态度一样,并不想在对待沈溪的问题上明确表态。
谢迁再道:“回头便有奏疏上达天听……地方所有战报都会如实禀明陛下,这世上能调动他的,也唯有陛下……”
……
……
沈溪在朝权势真可谓如日中天。
在皇帝不理朝政的情况下,沈溪这个吏部尚书可说将朝中所有官员的任免大权完全掌控于股掌之间,军队调动以及将领升迁也全看他的脸色,如此一来朝中敢跟沈溪叫板的,只有谢迁。
至于谢迁外的人,哪怕对沈溪有极大意见的杨廷和等人,此时也只能尽量保持低调,至于那些中下层官员更是老实本分,避免再出现下诏狱的情况。
谢迁跟张懋打了个招呼,便开始着手谋划调遣沈溪往南方平乱事宜。
本想主动上疏,但谢迁细细琢磨后却发现不太方便,他明白朱厚照对他的反感,便请了御史言官写好上奏,按照程序先交到通政司衙门,再由他煞有介事地票拟一番,将奏疏呈递到司礼监。
司礼监掌印张苑此时可不敢开罪沈溪,即便此时他也有调沈溪到地方的打算,也要拼命隐忍,毕竟现在沈溪权势熏天,只要随便在皇帝那儿说上几句,弄不好他这个司礼监掌印的位置都要被褫夺。张苑很聪明,不敢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拿出具体的意见,便直接将奏疏交由朱厚照御览。
正月初三,清早。
张苑天未亮便赶到豹房等候觐见。
小拧子手拿拂尘,站在朱厚照的寝殿门口,疲倦地打着哈欠。
但其实此时朱厚照并不在殿内,正在后院跟女人厮混,至于江彬,由于时间还早,并没有露面。
“陛下几时来?”
张苑等久了,心里非常着急,不由拿质问的口吻对小拧子说道。
小拧子回答:“咱家从何而知?陛下的事,也是咱做奴才的能随便过问的?”
张苑恼火地道:“那你就不知道进去看看?就在这儿干等着?”
小拧子叹息道:“你当咱家愿意?陛下可能不喜欢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