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济世凡医 > 第210章 十二经络2

第210章 十二经络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为了方便,特此摘录一下。

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向腹胀,是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喎,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冲、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趾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

足阳明胃经的疾病:怕冷、打哈欠精神不好、脸黑、发病的时候,怕人和火,害怕木音、喜欢独处、喜欢发狂、腹胀、循行的位置出现酸冷疼痛,主一切血中病、然后那些词我就不一一解释了,就是字面意思。

也是分为虚实。

实病:刚刚讲过,阳明气血都旺盛,阳气最足了,所以实病就是热、就是上火,尿就黄、饭量大吃的多饿的快,这都是胃阳明气盛的状态。

这个就是前文之中提到的那个消化的情况,胃中热量足吃的多消化的快,胃中热量不足了,吃的少,消化的慢,就是这个道理。

虚病:和实病正好相反。

这里再插入一个知识点。

就是三阴三阳的意思和分布顺序。

阴阳是中医里不能离开的一个内容。

阴是指一切消极的、不动的、冷的、向下的。

阳是指一切积极的、活动的、热的、向上的。

中医讲究阴阳结合、阴阳互根互用又互相制约。

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的,这就是太极图的内涵所在。

相对于正常的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阴阳平衡。

只要是不平衡了,就要出现病态。

因此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此阴阳图,可以多多参悟一下,是属于秘传的

人是可以转变阴阳的,纯阴为鬼、纯阳为仙。

阴阳驳杂为之人。

那么结合三才之道,在阴阳之中,就是三阴三阳。

太阳、阳明、少阳

太阴、厥阴、少阴。

所以阳明经的力量是很大的,阳气也是特别旺盛的。

那么继续讲下一个经络,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

这里又要补充一点,我写东西就是这样,想起来一点说一点。

就是经络的病态,有一种就是所过就有病,就比如刚刚说到的手指头不能动疼痛等等,就是因为这个位置是他们循行的位置;另外一个就是和脏腑有关,脏腑功能受影响,比如肺病的咳嗽等等。

嗝、身体沉重、以及后面的许多问题,还是都是字面意思,就不一一解释了。

但是有一个主要的是,黄疸这个病,现代医学说是胆囊的问题,但是古代的时候,认为是脾经的问题,这个的反正自己愿意相信哪个就是哪个就行了,反正我是相信老祖宗的。

脾经之后,就是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

疾病解释一下:嗌干,就是嗓子干,所以咽喉炎可能从心经治疗效果会更好,这里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人在紧张心跳加速的情况下,嗓子会发干。

后面的依旧是字面意思。

虽然我在这里不讲解了,但是大家一定要多看看,尤其是张罗着讲养生的几个好朋友,家庭养生保健的话,经络是绝对离不开的。

学医更是如此,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学会了这些,有个头痛脑热的饿,身上不舒服的,按照经络捅咕加下,总是有你意想不到的效果,免去很多的麻烦,朋友之间还可以吹吹牛装装逼。

其实应该把经络的循行部位也弄过来,但是那样文字就太多就太长了,大家自己去搜索个图片看一看就好了。

按照经络流注,下一个就是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

嗌就是嗓子的意思,小肠经主所有的液生的病。

中医之宗中,津液虽然经常连用,但是是有区别的。

性质不同:津性质清稀,流动性大,液性质较为稠厚,流动性较小。

分布不同:津主要分布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等部位,并渗入血脉,液则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器官。

作用不同:津起滋润作用,液起濡养作用。

反正生活之中也不用分这么细节,就是科普,看看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哈。

下一个经络是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腨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癲疾、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