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民事(下)
秀娥听到伦
林海接着又对她道:“关于老师人手不足的问题,你得多想想办法。海坛那边招募移民的速度虽然放缓了,但却不会停下来,户政局不可能给你腾出人手,反而要指望义学给他们输送人才。”
“我明白,现在到处都缺人,我尽量不给大家拖后腿。”方秀娥说的是实情,如今淡水这边除了舟山营仍专注于军事训练之外,其他各部门都是忙得底朝天的状态。
首先是招募移民,林海的移民招募点设在福州府福清县海坛山,也就是后世的中国
之所以选择海坛,首先是这里离淡水最近,两地就隔着台湾海峡相望,无论海上刮的是南风还是北风,帆船都可以乘着横风往返,基本上一天一夜可以走一个来回,移民很少会出现在海上死亡的情况。
其次是海坛和舟山的情况差不多,洪武年间江夏侯周德兴奉命巡视福建沿海,曾把这里的居民悉数内迁,后来百余年间又涌入了数以万计的黑户,为沿海势豪之家耕种。
到了万历年间,朝廷开始丈量海坛田地并对其征税,结果统计出来的田地不超过十万亩,可见当地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是相当低的,愿意应募的百姓自然是不少。
而且这里和淡水处于同一纬度,气候条件基本差不多,海坛的农民在淡水耕种是最为得心应手的。
海坛山上没有府县、没有卫所,仅在隆庆初年设立了一位海坛游兵把总。如今的这位把总姓陈,本身就是海坛山最大的地主,而且和许心素十分熟识。
林海就在海坛游兵驻扎的海坛山城外设立了移民招募点,并且和那位陈把总谈好了,等到海坛这边的人招得差不多了,这位陈把总就会以招募佃户来海坛耕种的名义,继续从邻近几县替林海招人。
至于林海给他的好处,就是大量从他手中买进大米、蔬菜、农具、家畜、家禽、石灰、黄蒿、艾草等物资,其中家畜又以水牛为
淡水目前还没有粮食产出,但吃饭的嘴却有七千多口,林海用来和武朗交易的商品也是以粮食为主,所以大米是最大宗的进口货物,而且未来几年的需求量都会很大。
林海和珠娘在海坛呆了小半个月,之后便把移民招募工作交给了单思南负责,招募原则是以壮年夫妇带着一到两个小孩的家庭优先,光棍、单亲、无子女或家中有老人的则一般不予通过。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标准,林海特意交代过单思南要留意一下适合参军的青年,若是家中有十五到二十岁且体格不错的小伙,那将会放宽条件。
九指率领的警备司
眼下正是疟疾高发的夏季,冯一刀正带着手下们四处灭蚊,准确说是消灭蚊子的幼崽孑孓,具体做法就是往蚊子产卵的水中倾倒石灰。
除此之外,各队长还要带人在各个村落及交通要道上往来巡视,捉拿违反卫生禁令的犯人。
淡水的卫生禁令相当繁琐,核心的几条如下:
一、不准乱丢垃圾,尤其是不能往河溪之中倾倒;
二、不准随地大小便,家禽和家畜的粪便要每日清扫,水坑要及时填平,各村划片包干。
三、不准在容易滋生蚊蝇的水域捕鱼,也不准在稻田中捉蛙。
四、所有人配发填充朱砂、雄黄和艾草的香囊,必须随身佩戴。
凡是触犯这四条的那都是危害公共卫生安全,与杀人者同罪。
除了这几条容易管控的之外,还有一些诸如饭前洗手、挂设蚊帐、艾草熏衣、不喝生水之类的规定。这些就只能以自觉为主了,但如果被抓了现行那一样也是要重罚的。
好在淡水草木茂盛,不缺生火的柴薪,而且国人有喝开水的习惯,这实在是一项优良传统,对于预防疟疾和其他疾病那都是相当有用的。
在南洋各大贸易城市,华人罹患疾病的概率就比白人甚至当地土著更低,某些西欧殖民者已经注意到这一现象,并将其归功于华人爱喝开水。
除此之外,林海专门修建了一座隔离竹城,凡是出现病患都要迅速隔离,集中治疗。
尽管如此,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淡水的七千多口人里还是出现了数百例疟疾患者,经黄蒿汁治疗后仍是死了一百多人。
对于这个死亡率,林海是非常满意的,疟疾在这个年代是无解的存在,预防远比治疗更加重要。
毕竟以这个年代的工艺,黄蒿并不能用于制取特效药,而奎宁直到二十世纪初的产量都很低,只有富人才用得起。
何况奎宁还只能从金鸡纳树的树皮中提取,眼下金鸡纳树还只在秘鲁生长,就连当地的殖民者西班牙人都对其一无所知。
所以,首先是把能做的预防措施都做好,其次就是用人命去堆,别无他法。
等到人烟繁盛起来,家禽家畜之类的多起来,疟疾自然就会少了。
警备司的训练已暂时停摆,近期的工作全部在民事方面,郑廷球手下的水手们也不得清闲,他们要频繁往来于海峡两岸,源源不断地从福建往淡水运送人员和物资。
所以方秀娥说淡水处处都缺人,那确实是如此,林海见她心里有数,笑着道:“我先给你出个主意,伱可以搞几个尖子班,把那些天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