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百年家书
晚上, 苏修成功用厨艺征服了在座的各位,连不能多食的青团儿奶奶都破例喝了两碗。
付守仁更是秉持着会做饭的人都不是坏人的思想,跟苏修称兄道弟。
事实证明, 只要苏修想要讨好别人, 动动手指就可以了。
晚饭后, 付守仁又讲到了筹建农场的事情,并请求青团儿可以明天和他去一趟县里, 找老校长商量一下砖瓦的事情。
青团儿大方道:“可以呀,如果你们粮食不够, 我也可以赞助的哦。”
嘿嘿,毕竟她现在是粮草大户, 不缺粮食吃。
付守仁道:“这赶情好呀。”
要想搞建设,不来个脱产真不行。他都想好了,叫上武装部和公安局的闲散人手,再动员些村民,一起搞个十天半个月的,用最快的速度建好农场,以免夜长梦多。
第二天一早,付守仁就急不可耐地带着青团儿去了县里。
跟屁虫苏修这次没有跟去, 青团儿昨晚就给他分配好了任务,让他去山里运粮食,万一哪天付守仁需要用了,没有岂不是打脸?
苏修不准备白天去山里, 晚上吩咐点精怪就能办成的事情, 为什么非要自己出力?
他摸着下巴思考了一会儿后,决定到青团儿家陪奶奶说话。
这孙女儿媳均不在家,家里的活计都得靠奶奶操心, 所以也没时间招待苏修。
苏修自然而然地说道:“我去帮您老干活吧。”
青团儿奶奶笑着婉拒道:“小苏同志,好意我心领了,活儿就不劳烦你了,你先在家里坐会儿,我去去就回。”
苏修本就是想借机讨好老人,哪能错过这个机会,两人相互扯了半天,青团儿奶奶最终答应下来:“成,那就麻烦你了。”
说罢,奶奶从仓库拿出来一个水桶和一把笤帚递给苏修。
苏修看着这把笤帚,怎么看怎么感觉眼熟,这不就是青团儿用来扫猪圈的那把嘛,待反应过来之后,他胃里一阵翻滚,但还是不得不接了过来。
男人说出去的话自然要一言九鼎,打掉了牙齿也得往肚子里咽,更何况是区区扫猪圈的事儿,最终,苏修还是扛着笤帚提着水桶去了牲畜舍。
他站在猪圈前,看着这一头头在地上滚得脏不溜丢的小猪仔,有些无从下手,天知道为什么青团儿这么喜欢它们。
小猪仔们感觉到有人类到来,赶紧凑过来哼唧哼唧地要吃的,热情得苏修后退了三步。
他沉默半响,然后失笑道:“哎呦,你们可真会投胎,竟然能让本座伺候一回,也算是猪生无憾了吧。”
小猪仔们傻兮兮地哼唧了几声,似是在做回答。
要是青团儿在,肯定会扶额长叹,群不知死活的傻憨憨。
另一边,付守仁和青团儿在校门口蹲守老校长,老校长似是得了创伤后遗症,看见青团儿就眩晕,尤其是她那标志性的大板牙,贼白贼亮,晃得他眼花。
这不,一看见她,老校长下意识地就想掉头回家,但被一溜烟跑过来的青团儿一把逮住。
老校长叹了口气,只好把他们带去了校长室。
在知晓了青团儿他们找过来的缘由之后,老校长答应的那是一个痛快,他还主动打电话联系了钢铁厂的车,帮忙把砖瓦运到山西村去。
不仅如此,他还跟付守仁说,等确定哪天开工,他会带着全校教师一起前去帮忙。
这是他们的立场,身为人民教师,一定要明辨是非才能教书育人。
临走之前,青团儿开口道:“老校长,你这新学校虽然不符合主流样式,但是集了艺术之大成,承载了几朝工艺之精华,百年之后,也许就成了传世之经典了呢?你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还有什么是想不明白看不开的?”
青团儿此言一处,老校长茅塞顿开,他苦笑起来,到底是自己着相了。
他们这些老人家,不应该居于框架,应该着眼于未来。想开之后,他看着这新学校更加顺眼了。
从县一中出来后,付守仁带着青团儿去邮局给张老先生寄信,在他买信封写地址的功夫,青团儿已经在里面闲逛了起来。
逛着逛着,便发现有一个窗口上贴了一封泛黄的信件,她好奇地踮起脚凑了过去。
窗口内的办事员小哥哥很是温柔,并没有因为青团儿是个小孩子就驱赶于她。
青团儿趴在柜台上搭话道:“这信为什么要贴在这里呀。”
办事员小哥哥耐心地解答道:“这信放在这里已经快5年了,却一直没有找到收信人。我们局长不忍心将它扔掉,所以就贴在这里了,也是希望大家看见后能提供一些线索。”
好奇怪呀,上面明明有有地址,为什么找不到收信人呢?
“我能看看吗?”,青团儿问道。
小哥哥一愣:“小朋友,你认得字?”
青团儿道:“自然是认得呀。”
小哥哥笑着夸奖道:“那你可真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