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意识上传的设想
叶铭和伊塔两人默契的自负,让艾雯在边上无语了好半天。但这也让她隐约猜到,叶铭似乎对神圣文明的智脑有着超越表面上的深刻认知。
意识到这一点后,她微皱起眉,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叶铭见她进入思考状态,也不再打扰她,而是起身坐到了办公桌后面。
现在已是九月中旬,新学期已然开始,虽说开学初期的忙碌已经过去了,但他作为脑机中心主任和诸多课题组的成员和主持人,还是有相当多的工作要亲自过目。
而且现在基于反物质能源的全新超级战舰木星号的全尺寸主炮也在建造中——而且一造就是三门,一门用来测试,两门用来实装——就算再激进,人类也依旧保持着先测试才上马的优秀传统。
而作为反物质储存和利用的技术提供者,叶铭自然需要全程参与和指导。
除此之外,还有一架特别昂贵的太空战斗机也即将下线——别忘了,人类的母舰水星号已经在前线呆了一年了,但这一年中,除了充当前敌指挥部的大本营和临时医疗中心之外,这艘母舰没有对战争做出哪怕一点的贡献……她一枪一弹都没有发。
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因为目前的战斗方式主要还是“大炮巨舰”的对决之外,另一方面,是人类一直都没有造出合适的太空战斗机——虽然三年前就出现了超过30马赫的太空与大气空间内的两用战机,甚至还进行了测试,但那样的战机,在经过前线战斗的评估后,发现并不能胜任目前的战斗。
敌人的拦截火力连亚光速的米粒都可以拦截,30马赫的战斗机过去可不是当靶子么?
但谁都知道,在太空中,要提速其实并不困难,别说30马赫,只要大力,300马赫的速度都能达到——实在不行还能把米粒魔改一下。
真正困难的,还是太约提出的要求——他们要求可以载人,最起码,在载人的时候,能够保持一定的战斗力。
提出这样的要求,不是太约那帮将军脑门子发热,而是基于延续人类战争的能力和勇气的这一逻辑而来。
叶铭也是认可的。
而且作为最小的作战单位,太空战机拥有战舰所不可比拟的灵活性和隐蔽性,特别适合与侦察舰配合进行超视距的校准,当然也特别是适合打击敌人的侦察单位了。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敌人目前已经出现了两艘母舰,派出了大量的太空战机来打击人类的侦察舰。
面对这样的高速小目标,前敌指挥部很是头疼,幸好克荣人那边也有太空战机,外加武装侦察舰的火力不俗,这才勉强没有落下风。
在这种情况下,娘胎中呆了三年的太空战斗机总算是在最需要它的时候艰难分娩了。
为了抵抗超高速下的G力,维持机动,太空战机的座舱是最核心、最困难的设计——它大面积运用了高维空间膜技术,可以在高速机动的情况下将强大的过载通过近似于作弊的方式传递到高维空间膜中,由此凭空释放掉。
除此之外,它的引擎也使用了第一代米粒“改”的同款——运用了二维空间能量源堆叠技术……说直观点就是,把一个反应堆直接铺在了二维空间中。
要知道,人类为了实现能源自由,在可控的二维空间面上进行了多种尝试,其中最寄以厚望的就是二维反应堆。
一旦实现,人类就可以在一块手表那么大的装置中实现一个核电站,从而彻底告别各种充电器和充电设备。
但想法是好的,路子也是有的,最大的麻烦……是散热问题。
当初周向南为了解决散热问题,提出了用高速粒子来“吹”的技术路径,该路径后面虽然被证实它还是无法彻底解决反应堆二维化、小型化的问题——因为散发的热量是惊人的,空间可以“作弊”,热量无法作弊。
然而,这一设计,却被用在了米粒上——因为用高速粒子,特别是重离子吹出来的热量,恰好可以增加引擎的推力。
于是,它就很自然而然地用在了超高速太空战机上。
而作为一款太空战斗机,解决了引擎和座舱问题只是第一步——它还必须要拥有战斗力。说准确点,就是要拥有挂载和释放导弹的能力,还需要有至少一门“小功率”,但又能够造成一定程度伤害的机载主炮。
众所周知,任何东西,既要空间小,又要威力大,那背后必定就是数不清的技术门槛在等着。
于是……直到人类都已经搞定了反物质主炮后,它的设计方案才最终落地。
既要能装在空间有限的战斗机上,又要保持一定战斗力,那就只有反物质主炮了。
这诸多的技术和设计方案一集合,便使得这架太空战机的研发周期和成本变得极为高昂起来——一架飞机,就抵得上目前的一艘“鹰”级巡洋舰!
如今,太空战机试飞在即,叶铭自然也要关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很快叶铭也进入到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