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165
身为崔家人, 再没人比崔老夫人更明白, 自家人骨子里有多傲。
自己的婚事也就罢了, 当初陆宗甫乃是少年英才, 小小年纪就蜚声大正, 至于自己,则不独年岁上要比陆宗甫年长, 容貌亦不出众,更甚者身体病弱之下, 被认定是短命的相。独守闺中将近二十载, 鲜有媒人上门提亲, 甚至父兄已经做好了留自己一辈子在崔家的打算。
也因此,当初这桩婚事最大的阻力反而是陆家。
到了侄女儿崔玉娘时却又不同。再是陆家嫡脉唯一的儿子, 依旧改变不了陆明熙妾生子的身份。
更甚者,家里已是给崔玉娘看好了另一家,那就是名声仅次于崔家的渤海王家。
要说崔王两家联姻已是由来已久。
推溯崔家兴盛的根源, 可不就是因为第一代先祖娶了王家得了太祖赐了玉蝉的那个姑娘为妻?
待得崔家兴起,渐渐的更成为世家之首,两家联姻日益频繁, 到得最后,为了维持血脉存正,崔家更是默认了这样一条家规,那就是家中嫡子娶妻的话, 务必以王家嫡脉的姑娘为第一人选。王家没有合适的姑娘了, 再相看其他人家。
虽然没有强制执行, 但这么多年来,崔王两家嫡脉的联姻却是越来越频繁。
基于此,崔家老爷自然更加属意把女儿嫁到王家去。
不想崔玉娘却是宁死不从,彼时老夫人一则心疼侄女儿,二则也有些私心,就帮了崔玉娘一把,令得侄女儿最终得偿所愿,嫁于陆明熙为妻。
不想陆明熙却是颗暖不热的石头,崔家姑娘本就体格弱些,几番蹉跎下来,崔玉娘最终香消玉殒。
至于当初相中了崔玉娘的那位王家表哥,正是王家这一代的宗子,和玉娘不能成就姻缘之下,只得退而求其次,娶了文家的姑娘。
玉娘的死讯传过去时,渤海王家正自大摆筵席,庆祝嫡系第三位健健康康的嫡孙出生。
之所以着意强调“健健康康”四字,实在是王家之前,虽然总体看,比崔家嫡系的情况要好些,可比起旁枝而言,依旧不够兴旺,到了崔玉娘的表哥这一辈,也是只得了两个嫡子罢了,偏是身体也都不大好。
当初娶文氏时还曾颇不开心,以为降低了门第,这会儿却全变成了庆幸——
这世上,还有什么比开枝散叶、壮大家族更要紧的事?
更甚者酒席上也不知是哪个人多嘴,众人忽然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事实,那就是王家祖上若是娶得崔家姑娘,那一辈的孩子成活率就极低,更甚者即便活下来,也都是身子骨弱的紧。
而若是娶了别家的女子的话,情形就恰好相反。
虽然考虑着崔王两家世代姻亲,当时就有王家的主事人申饬了乱说话的后辈,把这事压了下来。
可流言蜚语还是渐渐传了出来,人们暗地里都说,崔家嫡系怕是被诅咒了……
等到崔琳琅长大,为了弥补当初因崔玉娘而造成的崔王两家的裂痕,崔老太爷就提出,把唯一的嫡孙女崔琳琅嫁给王家这一辈的王梓云,不想却被王家直接拒绝,更甚者便是崔老太爷想要给孙子求娶的王家女孩儿,也被拒绝,却是转头就嫁给了崔家旁系。
当时就把崔老太爷给气的病了,他身子骨本来也不好,这一病,就没有起来,而崔浩的父亲则在守孝时染了病气,不久后也跟着乃父撒手西归。
可怜延陵崔家声名赫赫,嫡系一脉却只剩下崔浩崔琳琅兄妹俩。
要说崔浩身上也有举人的身份,只身子骨太弱,老太爷唯恐唯一的骨血折损在科举的路上,便压着他,没让他进一步科举,毕竟崔老太爷和儿子都是名满天下的当朝大儒,有他们撑着,崔浩便是在家当个富家翁也无妨,真想科举,大可待娶妻生子,嫡系有后,不想这就撒手西归。
原来有老爷子坐镇,崔家自然无事,等崔家两代全都没了,旁系声势日渐鼎盛之下,兄妹俩的日子却是越来越难熬。
崔浩有两位老爷子教导,说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也不为过,他幼有大志,不过是身体不好,也只能闲云野鹤,眼下看嫡系陷入这样朝夕倾颓的危局中,如何肯接受这样的现实?
左思右想之下,终是下定决心,想要重振崔家嫡系,眼下唯有科举一途。
眼瞧着三年守孝期已满,崔浩决定即刻上京,正好崔二娘也要跟着儿子一块儿到帝都来,索性带上两人。
仔细斟酌之后,更是以为,想要兄妹二人多些保障,自然以送到陆阁老家最佳。
又担心多年不来往,崔老夫人心生嫌隙,左思右想之下,就决定先下手为强,崔老夫人理亏之下,自然会对兄妹俩全力相帮……
“你说,你祖父和父亲,都已经,不在了?”再没想到,竟听到了这样一番话,崔老夫人当即呆了,若非平日里药膳养的老夫人身体好的多了,这会儿好险没昏过去。
等好容易接受了这个事实,老夫人已是泪雨滂沱,伸手把崔浩兄妹揽入怀中,呜咽出声——
早知道如此,即便拼着被大哥打一顿,也得回娘家见他一面啊。
如何能想到,竟是早在三年前,兄长侄儿已是并皆故去。这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