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
胤礽的首次出阁讲学典礼, 可以说是非常的成功。
留洋归来的学子们放下了心里的不满和愤慨,他们甚至从胤礽的解说中感受到了一个被无私接纳的愉快, 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愉悦, 这让他们觉得, 自己不是异类,不是该进刑部受审的乱国分子。
当然,他们也不再会和前段日子一样激进, 愤世嫉俗, 而是要脚踏实地的做事, 用自己的所学回报给自己的国和家,让大清国的老百姓首先都吃饱穿暖, 不用为生活奔波劳累, 可以有精力, 有时间,有能力回应他们站在大树上的呼唤。
年轻人从胤礽这里得到了可以让他们心理平衡,心情平静的答案,一个个心满意足, 甚至可以说是脱胎换骨般的眼明心澄。
耐心的等到这伙儿年轻人问完他们的问题行礼退下以后, 听得入迷,却又不大明白, 听的一愣一愣的老头子们就按照资格排序,依次向他们的太子殿下问出这些年来因为改革引起的,积压在他们心里的一些怎么想也想不通的问题。
随着一个个关系实事,关系朝廷政策的问题被问出来, 哪怕是后头那些还没有轮到他们出列的官员们,听着太子殿下言简意赅,却又直至要害、一针见血的回答,也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齐齐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
原来这个事儿还可以从这个方向解释,原来一直以来困扰自己的瓶颈在这个地方。
即使前面其他人问出来的问题他们自觉已经想通了,可是听着太子殿下深入浅出,概括古今的答案,也是另一番无与伦比的文化享受。细细的体会琢磨后,甚至还可以激发自己已经干涸的灵感源泉,让他们神思涌动,心潮澎湃。
不管是法家、墨家、道家、佛家,算法历法、琴棋书画甚至中外学术文章等等,太子殿下的讲解总是比他们已知的学问多出来那么一点点儿,一丝丝儿,虽然没有直接给予他们答案,却是引导着他们迅速的做出领悟。
一直到在中午十二点的时候,实在看不过眼,心疼儿子的康熙皇帝在屏风后头咳嗽出声,才算是结束了这个为时三个小时的讲学典礼。
这些老头子们在恋恋不舍的跪拜退下的时候,一个个的都还在心里头琢磨着,下次太子殿下召开出阁讲学的时候,他们一定要想办法抢在前头问出来。
虽然他们年龄大了,可他们也是很好学的。就算已经是老胳膊老腿,没有那个体力精力和年轻人一起爬上树,不能和皇上,太子殿下一起在大树上迎风起舞看风景,他们也要努力的学习。
作为一个合格的有志向有抱负的大清国臣子,作为一个立志要在这场千年不遇的大变革中青史留名的臣子,必须要跟紧皇上和太子殿下前进的脚步,想他们所想,忧他们所忧,不能像那些程朱理学的保守派一样,被时代进步的车轮丢在后头。
至少在下次太子殿下解说树上风景多么美妙的时候,他们可以听懂啊。呆呆愣楞的错过被太子殿下开启智慧的天赐良机,想想就让人捶胸顿足的遗憾。看着那帮留洋归来的小崽子们一脸醍醐灌顶般的大彻大悟,他们就心痒难捱。
所有参与今天这场出阁讲学的人,离开文华殿后都还沉浸在太子殿下的讲说里头无法自拔。三两个好友聚在一起热烈的讨论,或者是找个安静的地儿独自沉思,回味琢磨。
因为这场别开生面的出阁讲学典礼模式,还有太子殿下在做讲解的时候,自然流露,脱口而出的那些先进学说,那些奇妙无比的智慧小火花,林林总总,不管哪一样,都让他们群情鼎沸、慷慨激扬。
这些自认老胳膊老腿的老头子们,却不知他们年方十二岁的太子殿下,正瞅着他们一个个求知欲特别强烈,积极追求进步的模样,感慨万千,打心眼儿露出一副“老怀大慰”的微笑。
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并不一定就一定要建立在人们的蒙味无知上。
觉得看不下去,手痒痒的康熙皇帝抬起右手,“啪”的一下给他一个响亮的脑崩儿。胡子都没长出来的懒小子,居然学他做出一副老怀大慰的模样,真的是欠打。 “赶紧的去午休去。”
胤礽轻轻笑着点头,乖乖的行礼告退,晚膳一结束,他就去了玩具处,和黄履庄他们又认真谨慎的推演核实了几次明天的试飞过程。
大小事儿都忙好后,他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还不到下午四点。想到这几天因为忙碌,自觉忽视了家里人的少年太子,从御花园里头摘了两支桂花做了插花,亲自送到慈宁宫和慈仁宫。
回到毓庆宫后殿,发现太子妃正对着那些软陶玩偶乐呵,他看着太子妃笑的见牙不见眼的,心里头也高兴起来。
哪知道太子妃看到他进来,却是突然对着他凶巴巴的,把他摁倒在榻上,对着他的俊脸好一通蹂-躏。
太子妃这都憋了好几天的火气了,为了他首次出阁讲学的事儿,一直忍着。今儿实在是忍不住了,陶作处送来的软陶玩偶也不能平息她的怒火。
原来,因为太子殿下赏赐了毓庆宫的宫人三个月的月钱,导致太子妃成人这个事儿在宫里头人尽皆知。满宫的妃嫔觉得既然太子殿下觉得这个要庆贺,那她们就庆贺,于是嫔以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