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二十四章(直播)
长安城, 看到天幕的众人纷纷竖起大拇指。
“高啊,实在是高啊。”
“太平公主女中英杰啊,不愧是镇国公主。”
“她的父亲母亲都是帝王, 两个帝王生出的女儿,哪里会有差的。”
宣政殿前一些直至如今才知道政变内情的官员在听到此事之后, 也不由扬眉。
但是李隆基在前,他们不敢说些什么。
只能在李隆基的背后偷偷交换着惊讶与赞许并杂的眼神。
【首先我们要感叹,李隆基有一个好哥哥。李成器自始至终没有生过夺嫡之心, 李成器不生此心, 那太平公主的离间计就没有用了。他不仅没有生夺嫡之心,他还把太平公主的离间计告诉了李隆基, 让李隆基有了提防之心。】
想到这里, 李隆基猛猛点头,在心里偷着乐。
对的对的,感谢大哥。
当时的情况万分凶险,他是日夜都担心自己的大哥对自己心有不满, 幸而大哥心中并无皇位, 只有他这个弟弟啊!
【李隆基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 他知道, 自己得做些什么, 唤起兄弟之间的感情。他命人制作了一个可供五个人躺下的,巨长无比的大被子。他要让他的兄弟们清清楚楚看到他的态度。】
【看, 五个人躺的大被子,我们兄弟五个日日在一起尚且不够,还要夜夜在一起彻夜长谈。全世界只有我们兄弟几个天下第一好。】
【他们兄弟几人小时候就一起被关禁闭, 整天在一起, 自然产生了不比寻常兄弟之间的感情。尤其是李隆基和宁王李成器, 他们虽然不是一母同胞,但是他们的母亲是同一天死掉的,这更让他们之间有了一份真情存在。】
四王纷纷想起了李隆基尚且还是皇太子时为他们制作的锦被。他们兄弟五个人那会的感情着实是不错啊。
记忆回溯至五人一同被关押囚禁之时,那时是何等惴惴不安,害怕惶恐。
最小的薛王叹了口气:“陛下虽不是我们长兄,但那会,也确实拿出了一个兄长的气度。”
歧王表示认同:“还是陛下教我寄情于诗书乐理,以此来舒缓心中郁结之气,我这一手好琵琶也是多亏了陛下啊。”
宁王感叹:“当时虽不得自由,但兄弟之间吟诗奏乐何尝不是另一种自由,犹记那时我吹笛,老四弹琵琶。还有陛下那一手羯鼓,打的甚是漂亮。”
可惜兄弟之间亲密无间的日次终究还是过去了,李隆基虽尚且还是他们的三哥/三弟,但他还是那身居高位,高高在上的皇帝啊。
帝王之心难测,他们不能不小心谨慎着过生活。
也幸而陛下心中也仍存有兄弟情谊,比起历史之上的那些皇帝手足,他们已经好过太多太多。
四王十分知足。
【此外李隆基还干了一件事,他屡屡上书请求传位给大哥。】
【他是真的想把这个皇太子的位置让给大哥吗?当然不是啊,他这玩儿的是以退为进。他恳切表达了让位于李成器的意思,那就大大减少了流言的威力,并且他已经如此恳切想要把位置给自己的大哥了,那他的好大哥还会生他的气吗?当然就不会了。】
【李隆基的这个举动让李成器的心里舒服太多了。他心里自然也知道,李隆基的功劳比他高太多,李隆基表现出来的政治才能才十分明显。他所占着的是一个长子的名头,若真争起来,他应当是争不过李隆基的。】
李隆基听着神音将自己那些小心思抽丝剥茧一般,一点一点分析给众人听到,脸上有些挂不住。
他是出了名的兄友弟恭,让位于大哥以表对大哥的尊敬之情,以表达兄弟之间的和睦之意,这是一桩美谈啊!
被天幕这么一分析,兄弟们该如何想他,文武百官们该如何想他。
他是没真的想让位,但是这事是明白人心知肚明矢口不提的事儿,现在好了,全让天幕捅出来了。
李隆基在心里叹气。
天幕捅的何止这一个窟窿,等天幕结束,又是一轮工程量极为浩大的缝缝补补。
宁王看着天幕,听着神音所讲李隆基并非真心想把皇太子一位让于他,最终也只是笑笑。
是的,平心而论,三弟的才能和心机都远高于他,他才是那个真正适合于帝王之座的人。
【这大概也是李隆基登基之后,对他的兄弟们那么好的原因之一。感情是相互的,在李隆基登基之前,宁王李成器就展示了兄弟情谊在他心中的分量,李隆基自然愿意回报。】
四王聚在一处,以宁王李成器为首,齐齐点头。
陛下心中仍有兄弟情谊,他们已然十分满足了。
【接下来我们要感叹的是,当时的朝堂上有一批正直的大臣。】
【他们是彻彻底底的李隆基一派吗?并不尽然,与其说他们维护李隆基,不如说他们在维护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