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全大唐都看我的直播 > 第12章 第十二章(后续)

第12章 第十二章(后续)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李隆基快步走上前。

他带着七分期待三分惊喜走下台阶:“朕的姚爱卿何在?”

被派去传达旨意的官吏支支吾吾。

李隆基犹不确定,以眼神示意他,说啊,朕的姚爱卿呢?

“……姚大人,姚大人说年事已高,恐难当大任。”

“年事已高,恐难当大任……”

李隆基站在原地将这话放在嘴里咀嚼。

恐的大约不是年事已高,难当大任啊。

这是对朕失望了。

他苦笑一声,挥了挥手:“下去吧。”

百官无人说话,太极殿内静悄悄的。

最终李隆基叹息了一声,挥手退朝了。

“陛下这是不打算任用姚大人了?”

“唉,姚大人不愿意过来,恐也心里存了芥蒂。”

“可那是姚崇,谁人不知?”

“两朝为宰,曾任武后、睿宗之宰相,若此番陛下前去能将姚大人劝来,那便是三朝为宰!”

三朝作宰,辅佐三个君主,此番功绩必然是要在史书留有一笔,而姚大人,也将在史书得一席之地。

众人都知道,姚崇他在中央为宰相,亦在地方担任刺史,了解中央,熟悉地方。长期任职兵部尚书让他对军事情况也了然于胸。从中央到地方,从政治到军事,谁能有姚大人更得宰相一职。

况且在陛下还是皇太子的时候,姚大人就充分显示了他的政治头脑。

直言上谏,让太平公主离开长安,让陛下的两个哥哥去外地安置,两个弟弟解除兵权。

若当时真如姚崇所设想的一般,何愁陛下握不住权。

“可陛下年老的荒唐之举,到底还是伤了姚大人的心呐。”

有人唏嘘着摇头,话的声音却极小,随着风也便散了去。

皇帝离开了太极殿,殿内的官员也三三两两散着。

但大家都记起这个两朝为宰的人物。

年岁大些的官员看着外面正升起的日头,往事在心中盘桓难以散去。

张说也是其中一员。

他算不上年岁已高,却也并不年轻。

陛下还是皇太子的时候,他便鼎力支持陛下。

他与姚崇站在一处,姚崇的政治才能他看在眼里,也记在心上。

此时他心中升起复杂的情绪。

他不喜姚崇!

首席宰相只有一人,出于对自己地位的本能保护,他是不希望有才能高于他的人,与他一并坐在宰相的位置。

姚崇不来,那才是对他最有利的结果。

此时他只需坐壁上观,维持现状,便可保住自己的位置。

但此时。

张说看过了天幕,看过了刚刚挥手散朝的帝王,只余叹息。

他是不喜姚崇,可这几日,他将朝堂凝滞的气氛看的一清二楚。

无人敢言,无人纳谏,百官行事畏畏缩缩,无人敢推陈出新,无人有创新之举。

此时正值百废待兴之时,正是用人之际,休养生息以发展民生才是正举。

实在需要太多有才能,能办实事的人才。

所以张说叹息。

站在公理的角度,他心如明镜,姚崇应当回来。

陛下当年为自保,姚崇被贬同州刺史。

现在陛下坐稳了位置,哪怕没有天幕那句“救时宰相”的提醒,也是时候该将姚崇调回来了。

于情于理,甚至于安抚整个朝堂之上那整片的惶惶之心,陛下也该有行动了!

他有幸曾为陛下是侍读老师。

彼时,他看着心怀鸿鹄之志的年轻太子以成熟的政治手腕,笼人心,起政变,他便知晓他不该如其余皇子般碌碌终生。

年轻的帝王也果然不负期望,天幕之中,他看到了,看到了那个由李隆基一手开创的开元盛世。

此番盛景见过便令人难以忘怀。

更何况他便生于大唐,长于大唐,他的命运与大唐的命运息息相关。

他想亲眼一睹盛唐之景,一睹天幕之中所说的,九天阊阖,万国来朝之盛景!

一手开创盛世景的帝王,他不该落得个弃城逃跑,弃长安于不顾,弃黎民百姓于不顾的名声啊。

张说最终停下了脚步,理了理官袍之上的褶皱,最终转过身去。

他站得挺直,走得端正。

若帝王犹豫不决,不知决断,那么他便要将那条名路指给他看。

若满朝文武因后代“听信谗言”之评论而畏缩不前,那么他便要走在最前沿,上谏直言。

陛下当请姚大人为宰,以平众百官心中之畏惧,以开君名臣贤盛世之局面局面,有陛下此举在先,何愁没有盛世。

于是,他回去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