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尖和老人家
正文君说起来这个时代最受罪的还是女人,十三四岁就做母亲的比比皆是,自己都还是半大孩子呢就又生了孩子,不仅孕妇死亡率高,孩子的夭折率也是高的惊人,就连皇家也不例外。
一日她用过午膳正在看书,却听小满说年熙来了。
只见年熙眉头蹙着,没等她开口问便听年熙说:“小姑姑,你帮我跟祖父说说吧,我不想这么早定亲娶亲,男子汉大丈夫应先立业再成家。”
对于年熙的未来,她这段时间是有考虑过。年熙年纪还小,不必要急着参加明年的会试,成婚的事也大可以让他自己做决定。
他自小多病,二哥也看的紧,甚至连读书也限制时辰怕他耗神,对纳兰嫂嫂留下的年熙二哥也是不知怎么疼是好。可一个男儿不应只困在书房一隅,这世界的广阔才是他该亲自去体悟的。
“那你想离开家,出去看看吗?”
年熙的眼睛猛地亮了起来:“当然!小姑姑,我读了那么多书,书里描绘了那么多名山大川、大江大河还有那历史遗迹,我只在书里和画里见过,自然想亲眼去看看。还有书中说的民生疾苦,我想亲自去看老农是怎么耕种的,看底层人的生活究竟是如何?”
看着眼前的年熙,她仿佛穿过时光看到了那一世的监察御史年大人,年熙虽自小衣食无忧,但却是有着几分悲悯之心。
那一世,他在雍正元年提出了豁出贱民籍,在后世很多人知道印度有贱民,却不知在古代的时候我们也曾有过,于雍正一朝废除。
“但这事还要你主动和你祖父说,小姑姑只能帮衬你说和,现在是十月份了,那就过完年节你再走,这段时间你要多花些时间强健身体。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规划好路线,把路程安排妥当些。”
年熙听着她的话连连点头,眼睛也愈发明亮,临走时还向她深深作揖。
这事倒也没用她怎么说和,父亲就同意了年熙的选择,她也知道会是这样。父亲这人看似对晚辈尤其家里男孩要求严格,但并不想把他们养的只会读书而五谷不分。唯一忧虑的也是年熙的身体,幸好这一年多来年熙确实没再生过什么大病,看起来也精神了不少。
过了年节,母亲硬是把年熙留到了开春,路上的盘缠自是不必说,又带了各种药材和吃食衣物,除了本来伺候他的小厮,又给他安排了个可靠的会武艺的家仆。
临行前,一家人一起用了早膳,真到了这一刻,她也有些不舍,但看着年熙兴奋的样子,她也只能为他高兴又有些羡慕。这个时代,男儿还可以游历四方、建功立业,可女儿家大多只能被困于内宅,生儿育女,终老一生。
她忽然想到一个点子,便对年熙道:“年熙,你记得把路上的经历写成游记,配上图,回来后送给我们看,不然只有你能出门,我们三个老人家多可怜啊。”
父亲母亲在一旁笑着看她,年熙倒是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小姑姑的这个想法甚好,把这一路的经历记录下来,也是颇有意趣。”
年玉岚想着以后传世的游记除了《徐霞客游记》,会不会多一本《年小熙游记》?侄儿啊,姑姑可是为了你好,给你了一个后世留名的机会。
看着年熙一行人远去的背影,气氛变得有些低落,她自是知道父亲母亲也都不舍得年熙,可孩子长大了,要想他能够真正成长,就必须要放他出去历练。
一个多月后,收到了年熙的家信,他已经到了嵩阳书院,因他年纪小又有举人的身份,人家对他倒也很客气,年熙还说自己去拜访了少林寺的僧人,在寺里住了十几天,学会了一套拳法。
信里还夹杂着几张图,画的是嵩阳书院读书的场景,还有几棵高大的柏树,应是著名的汉封将军柏,据说是汉武帝刘彻赐名,柏树已有数千年历史,依然枝繁叶茂。
看到年熙这意趣横生的信,连父亲脸上也有几分向往之情,连说让年熙出去走走是对的,男儿就该游历四方多长些见识。
她在家跟白大夫学学医理,看看书,弹弹琵琶。转眼间又到了年底,时不时接到年熙的来信成为一家人共同的乐趣。
过年时年熙自然也没能回来,他人现在已经到了岳麓书院,还去过了岳阳楼。这次随信一起带来的还有湖南的银针茶、冰糖橙等特产,不错嘛,都懂得孝敬长辈了。
年节一过,很快到了二月份。
一日,听小满说佐领亲自来拜访,她自然知道又到了三年一次大选,佐领需要统计旗下适龄参选秀女,她能在家呆着的日子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用过午膳后她就去了主院,刚入门就听到父亲的叹气声,看来父亲原想给她报病的打算没有成功,她早知会是这个结果,却还是没有劝阻父亲,毕竟父亲是爱护她才这样做,尤其父亲一生小心谨慎,为她做到这个地步实属不易。
看着双亲愁眉不展的样子,她只得劝慰道:“父亲母亲不必为女儿忧心,很多事总是说不准的,就算不进宫也不一定就能得到好姻缘,再说,选秀也还有落选的可能呢,当年姐姐不就被撂了牌子回家自行婚配了吗?”
父亲却是无奈的摇了摇头:“你这傻丫头,我们家虽是汉军旗,但从你祖父那辈就脱了包衣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