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伏魂
羊献容一直和清河保持通信来往, 每一次都是流水账似的讲生活日常,她大半辈子都在宫廷生活,只是大晋宫廷跌宕起伏, 每天都在刀尖上跳舞。在赵国就开始平淡如水, 无波无澜。
刘曜把她保护的很好, 一个汉人女子当着匈奴人的皇后, 居然并不艰难,刘曜的朝廷一半官员都是汉人。和大晋推崇玄学不同,刘曜一直在赵国推行儒学——因为儒学学起来最简单, 长安城里建有太学, 汉人和匈奴交杂期间,民族通过文化进行融合,颇见成效。
王悦深受刘曜的影响, 在自己兴办的学堂也以儒学为主。刚好学生桓温的家族渊源也是儒学,给王悦添了一把力,桓温将家里私藏儒学典籍拿出来传抄,起过于玄幻高深、需要悟性和天分的玄学, 儒学相对务实,容易理解, 在平民和庶民阶层渐渐推广起来。
如果非说羊献容在赵国为后有什么波折的话, 那就是苏峻之乱结束之后传到大晋的一件事。
刘曜问羊献容, “我比司马家那个前夫如何?”
羊献容说道:“陛下是开创千古基业的明主, 他是亡国之君, 连妻女都不得保护, 时常被凡夫俗子所辱,我屡次都想一死了之,何尝想到有今天?我出身士族高门,觉得世间男子都一样,自从嫁给陛下,才知天下真的有大丈夫。”
羊献容这些话传到到长江以南的大晋,掀起轰然大波,大晋许多人纷纷谴责羊献容天生凉薄,不知廉耻,为了讨好现在的丈夫诋毁前夫。
其实羊献容说的也没错,她当大晋皇后时五废五立,女儿清河公主在永嘉之乱时失踪,一度被贩卖为奴婢,试问历朝历代那个公主有清河这么惨?
和流言一起到江南的,就有羊献容的书信,羊献容说她并没有说这些话,是后赵皇帝石勒为了激化前赵匈奴和汉人的矛盾而故意造谣,说的就像真的一样。
这种流言刘曜迫于匈奴贵族的压力,不能公然否认,所以帝后都只能闭口默认,等将来扫平后赵,再来平息此事。
大晋和后赵一直没有建交,清河和羊献容的通信属于私通外国,为了避免麻烦,每一次通信都是阅后即焚,清河将母亲的解释扔进火盆里毁尸灭迹,叹道:“纵使像刘曜这样强势的雄主,也不并不能为所欲为。”
皇帝不好当,且刘曜坚持封羊献容为后,封羊献容所生的儿子为太子,已经有很多保守的匈奴贵族对他不满,他也不好做,各有各的难处。
王悦一语中的,“后赵石勒捏造这诛心的谣言,恐怕是苏峻之乱时,刘曜出兵围赵救晋的缘故。但是石勒几乎要拿下兖州了,刘曜出兵,他只能班师回朝去布防,郗鉴得以分兵来渡江勤王。他回去之后,刘曜随便打一打就走了,此时大晋苏峻之乱已经结束,估计石勒回过神来,觉得这一切不可能是巧合,大晋和前赵恐怕有阴谋。你是羊皇后的女儿,石勒猜测你从中牵线,要刘曜出兵解围,所以故意捏造这种恶毒的谣言,除了挑拨前赵匈奴和汉人的矛盾,还有让你难堪的意思。”
羊献容被骂,自然会影响清河的名誉,当年以羊献容在赵国封后,她差点被废了公主之位,是王悦慷慨陈词,舌战群臣,保留了羊献容大晋皇后和清河的公主尊号。
清河说道,“我无所谓,大门一关,听不到那些闲言碎语。”
羊献容在信中从来不提她最近身体不好,经常生病的事情,所以清河收到信后犹如当头一棒,一时难以接受——若不是到了诀别最后一刻,绝对不会要她去长安的。
前朝都城,长安,皇宫,弘训宫。
清河王悦赶到宫里时,潘美人已经开始将办丧事的东西都拿出来,抱着最后的希望“冲一冲”。
潘美人从衣箱里翻出一件半旧的襦裙,“就用这件,这是清河公主送的,皇后时常穿着,即使被勾魂使者勾去了魂魄,见到这件衣服,恐怕能够召回来。”
“美人,那两位客人来了。”
潘美人连忙放下衣服,跑去寝宫,清河坐在病榻边,看着昏迷的母亲默默垂泪。
王悦站在清河身后,也看着羊献容。
刘曜半跪在塌边,捂着羊献容总是微凉的手。
潘美人走过去,清河就像小时候那样扑到潘美人的怀里,哭出了声。
潘美人也像安抚小时候的清河,轻轻拍着她的背,“你来了就好,皇后清醒时还担心见不到你最后一面,留下遗憾,现在不用担心了,能在她最爱的人陪伴下去世。”
潘美人早就看淡了生死,“我和曹淑打过赌,看谁活的长,输得那个每人要赔十万贯,皇后说她要加入,这次重病,缠绵病榻多日,她准备了两个十万贯,都给了我,要我捎给曹淑一份。她经常说,此生她没有什么遗憾,若能够在死前再见到你,就是锦上添花。”
清河哭得更大声了,在潘美人面前变成了任性的孩子,“我不让她死,她若死了,我就是个没爹没娘的人,我不答应。”
以前虽然母女分隔两地,但是清河有母亲,心境自然不不一样,有底气,晓得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她还有个娘可以依靠。
清河极重亲情,以前白痴皇帝死时,虽然因父亲失智,让她小小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