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照会和老头子
在小旅馆里一切收拾停当后,他关上房门找了家小浴室,先是找个小剃头店把头发收拾收拾,剪了个清爽的板刷头,然后在一家混堂里舒舒服服泡了个把钟头,洗掉了浑身的疲劳。
洗完澡,看看天色已晚,肚子也开始叫起来,虽然行李里带着贴饼子,但这是防备路上万一断粮时候的东西,并不好吃,也不想吃。
又在路边找了家小面馆,一碗大肉面下去,浑身暖洋洋,虽然大肉味道偏甜,第一口下去多少有点反胃,可三两口后倒也习惯,甚至觉得比只放酱油不放糖的做法更加鲜美适口。
“南方果然是不一样啊……”吃过晚饭,他拍着肚皮沿街慢慢走着。
此刻已经是阳历三月头,若是在北京依然寒风刺骨,灰沙滚滚,哪怕是九九消寒图都已经填完了,可这天气还是让人难受,都说冬去春来,可京城的春天仿佛深宅大院里的大小姐,只能听到环佩叮当,可就是不见影子。
沪上靠海又是江南地界,与幽州苦寒自然不同。
风当然还是冷飕飕的,可吹到脸上却不觉得痛,而且还有些湿漉漉的,让人平白多了几分亲切。
晚风拂面,他笑了起来:“接下来的日子就这么慢慢过吧……”
找路人问了两句,便摸到一家粮店来,当下买了好几斤面粉和糯米粉,装在口袋里扛回旅馆,又和旅馆老板一顿磨牙,总算达成了目的-可以在晚饭点后,使用一个小时的厨房。
当然不是为了烙饼蒸馒头而是要制作原面,金溥佑到上海是打算继续靠自己手艺吃饭的。
和面等一系列动作都是早就做习惯的,只是在配料上,他犹豫了很久。
在北京都是六成白面四成糯米粉,面人儿林当初教他配方的时候就言明,面粉性硬可塑性却容易开裂必须配合上黏性的糯米粉才能保证面人儿捏出后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开裂。
但6:4的比例,只适用于京城。
方才沪上湿润的空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既然比北京潮湿,那么不妨减少糯米粉的用量?
于是按照6.5:3.5来配比,加水和开,再加入盐防腐,很快原面就完成了,等从蒸笼上取下后,便端到房间里。
金溥佑往原面中加入各种颜料以调配出不同的色彩,手里将面团反复搓揉,一方面是为了让颜色混合的更加均匀,另一方面,对于新的配方比例他心里没底,只能靠手感来验证了。
好在新配方似乎是成功了,至少手感和6:4的比起来没有太大差别。
等颜色都调配好了,他立刻捏了起来,十分钟不到,一个孙悟空完成。
粗活儿,但至少看起来挺像样子,捏的时候,感觉面团略硬,可除此之外并无其他不良感觉,金溥佑多少放下些心来。
既然原面一切正常,那就开始捏细活儿吧。
正好把玻璃展示柜先填满再说。
原本为了南下,他捏好了许多成品放着,想着到了上海就能直接做生意。
不料,火车刚过了山东就被同车乘客抢购一空。
而火车上又没有原材料。
之后三天金溥佑的生活异常规律。
早晨洗漱完毕后,便出门,买上一副大饼油条当早饭,便沿着街道到处走,倘若要去远些的地方便花一两毛钱坐坐有轨电车,伴随着丁零当啷的铃声穿梭在这个远东最大的城市里的感觉,让他觉得很不真实。
不同于完全由胡同和四合院构成的北京。
此刻的上海呈现出的是完全不同的景象,外滩一边是长长伸入黄浦江的栈桥,另一边是节次鳞比的高楼,与传统的中式建筑不同,这些完全以石头水泥构造的建筑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让他惊讶。
住宅方面石库门弄堂与胡同比又是别样风情。
除此之外,上海极度发达的工商业也让他大开眼界,尤其是看到了完全用红木铺地的英大马路后,金溥佑觉得自己脑子嗡嗡的。
说紫禁城考究那是用金砖铺地,可谁都知道,所谓金砖也不过是考究的砖头,还是用泥土烧制出来,虽然之前要经过反复淘洗反复晾晒,可终究是砖头。
可用价格昂贵的硬木铺条大马路出来,上面还能叮当叮当的跑有轨电车,着实让他对京城天下第一的说法产生了不小的怀疑。
除了随处可见的商店,还有大量的西式工厂。
工厂北京城也有,裕泰茶馆常客之一的秦仲义秦二爷就经营着一间,据说每年能赚好多。
金溥佑也曾路过工厂,当时也被冒着黑烟的烟囱管所震惊。
可对比下上海的这些,秦二爷引以为豪的产业怕就是个小作坊。
这些工厂建筑的外形各式各样,但相同之处都是用的钢筋水泥外加洋瓦,不管是十几丈高的多层式厂房,还是一排排的,一眼望不到头的屋顶呈锯齿形的平房厂房,光这些建筑就要砸进去多少银子啊!
金溥佑暗暗心惊之余也有着庆幸,这上海是来对了!
与北京城相比,上海或许在很多地方都显得很不考究,尤其是街上路人走路都行色匆匆,步子的频率都比京城哟啊快上三分,显得颇为毛躁,与遗老遗少们的四方步比起来,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