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细活儿真功夫
面人儿林的眼光果然毒辣,或者说他的江湖经验之丰富,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他当初的那些判断全对!
这件事情后,小英子经常会到金溥佑的摊子前找他说说话。
小英子显然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说话斯文细致,虽然她说话腔调语气听起来硬邦邦的,完全没有老北京的儿化音,不过软绵绵的,听多了倒也习惯,甚至觉得有些好听起来。
熟悉后,金溥佑对她的家庭也多少有了解,知道她出身在东洋,随后一直生活在台湾一个叫做苗栗的地方,直到去年才搬到北京来,因为他父亲老英子,……呃,现在金溥佑知道她姓林,所以她父亲老林先生-其实也就是个三十多的中年人,被北京邮政总局授予了个大差事。
她说父亲老林本是台湾望族颇有才学,在前清中过秀才,后来进了洋学堂,出来后又在学堂里任教,又后来去日经商,再后来,辛亥成功后,受友人邀请来京负责邮政事务,属于那种官儿不大,权力不小。
对于这样的主顾,金溥佑当然是热情巴结,不对,应该叫殷勤伺候。
他也知道对于小英子这样的小孩,是万万不能再叫她花钱的,于是每次来,双方只是聊聊天,金溥佑偶尔小孩子气发作去逗逗她,她也不恼,只是笑嘻嘻的和他掰扯道理。
小英子才六岁,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又兼之家庭富裕,说话直率不会绕弯子,这天生就落了下风,碰到金溥佑这等终日在市井里讨生活的疲赖小子,原本一张嘴就能挤兑大人落荒而逃,现在收拾个连学都还没上的小姑娘还不是易如反掌?
通常是金溥佑三两句话,就弄得小英子气鼓鼓的涨红了脸,而始作俑者不久也会受到惩罚。
原因是旁边摊子书春的买卖只能说一般,冷清秋一天里倒有大半天是空闲。
或者说她才华横溢,但凡有上门求对联的,当场书写不过二三分钟,即便是最为麻烦的嵌字联,也不过一支烟的功夫就能妥妥帖帖写完。
剩下的就是让她母亲负责收钱以及等对联上的墨迹自然干燥,顺便和客人攀谈聊天。
不是冷清秋要折腾老娘,而是这个时代中,像她这种年轻妇人抛头露面讨生计,原本就属于颇为危险的举动,难免有人借着买对联的名义,行调戏之事。
她只负责书写,其它接洽由母亲负责,也是为了安稳。
是以,她每天空闲颇多,原本会觉得无聊,但现在却像是小孩得到了新玩具。
没事就参与到两个孩子的日常对话中去,至于这位秋姨是帮谁的不问可知。
金溥佑那点小心思在腹笥甚广的冷清秋面前简直不值一提,更要命的是,秋姨不光旧学出色,新学方面也同样涉极广阔,加上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经历过各种风雨,收拾金溥佑和玩儿一样。
通常是金溥佑强词夺理几句话,惹得小英子眼眶红红,冷清秋便立刻过来救驾,同样三两句话噎得金某人不停讨饶。
反正他脸皮厚,不大了认输后给小英子两三块调好颜色的小面团,权当签了城下之盟的赔偿,这东西本就不值钱,却能让她开心半天。
间或也送她个最便宜的胖娃娃或者猪八戒,那算是小孩子间最隆重的贺礼了。
而小英子有时候会从家里带些零食糕点来,金溥佑是一点儿都不客气,张嘴就吃。
要知道林家有钱,虽然糕饼点心做的多是福建口味,金溥佑多少有点不习惯,但胜在在真材实料,猪油摆白糖白面白米做出来的东西,怎么可能不好吃!
哪怕是死面饼揉出来硬火烘干的光饼,要知道这东西可是戚继光抗倭时用作军粮的,除了能长久保存外,简直一无是处。
金溥佑照样能不喝水硬吃三个,上好的白面啊!过年都未必吃得到,既然小英子带来了,那怎么可以对不起她的一片好意?
小英子年纪幼小也不懂事,见金溥佑狼吐虎咽,她还在拍手称赞:“金家哥哥好厉害!今后一定是当大将军的材料。”
金溥佑原本被噎得有点翻白眼,听了这话,顿时鼓起勇气,又是几大口下去,脖子像被激怒的大白鹅似的抻得老长。
吓得冷清秋连忙阻止,小孩不懂,她可知道,这样一个死面饼子,得用到小半斤面粉,吃得时候不觉得,到了胃里后遇水膨胀,那可了不得,到时候多少得从嗓子眼儿往外倒腾出来。
能吐出来还是好事,就怕噎着顶着了,最终撑死也不是不可能。
最终又是灌水,又是让他多活动,好险才算没闹成大灾来,不过,后面一天,金溥佑都没吃什么东西,甚至闻到吃食味道就想吐。
……
最近载汇的情况也逐渐好转,至少能料理自己日常,反正家里有窝头,咸菜,贴饼子他就饿不死,顺带着还能主动去整理整理房间,或者帮着邻居摘菜什么的。
如此一来,倒是让金溥佑省力不少,每天收摊后,也不着急回家,而是去面人儿林的住处,师徒俩在外面草草吃过晚饭好后,师傅就开始教徒弟细工活儿。
这让金溥佑大受其罪,以前教粗活儿的时候,面人儿林根本不在乎,不管是街上摆摊或者是大杂院,也不管旁边有没有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