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末大丈夫 > 第342章 改稻为桑的成本

第342章 改稻为桑的成本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皇宫之内。

秦宜禄给杜萍讲课,索性就跟他躺在了床上,甚至是一边讲课,一边动手动脚的,就权当是睡前闲聊了。

既然杜萍问,秦宜禄也就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传统的社会中,资源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土地,只要土地上有人在耕种,收成上其实都是大差不差的。普通的农人啊,只要是种上了地,不管朝廷怎么收税,收多少税,就没有不尽心竭力伺候庄稼的,所以民间财富取决于天时、水利。”

“但其实商贾与土地也是没多大关系的,社会上有了商人,就会影响到那些种地的百姓了么?这个道理是说,商业发达就会导致土地被抛荒,只能说这个确实是有一定道理,但也只是一点而已,如今我大汉商业够发达了,可哪一处的土地荒了?”

“当然,也正是因此,我大汉其实对奴隶的需求,还是很庞大的。”

“而商鞅的一于农战思想,其实一句话就可以解释得很清楚:砍掉全天下除了农、战以外所有的上升阶梯,他其实不是主张一刀切不让老百姓经商,而是想尽办法让商人做生意的时候赔钱。这货最特么损了,国家如果故意祸害你不让你民间的商人获利,那是真的要玩死人的。如此一来,老百姓想要过好日子,就只能靠多种地,多杀敌。”

“谁都希望今天的日子比昨天过得更好,明天的日子比今天更好。这人啊,不管是老百姓还是达官显贵,只要是活着,就必须有个奔头,幸福也并不取决于存量而是取决于增量,。”

“而想要过好日子其实说穿了无非也就是升官与发财,如此而已,读书能够做官,优秀的人才就会去读书,经商能够发财,次一等的人才就会去经商,古今中外,只要是人类的社会,都是一样一样的。”

“种地这种事情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你会的,全国所有老百姓都会,比的无非也就是谁更勤快,甚至是谁的运气更好,碰到了好的种子,好的年景,种的好种的坏,相差也不会太大。”

“所以聪明的人想要出人头地,不管他干什么,一定要离开土地,如今咱们大汉也有了类似的说法,都说,只有最没出息,没本事的人,才会守着土地种粮食。”

“正常来说,一个大汉百姓混的再差,也应该是有种地这一条退路的,就算是不能种自己的土地,也能做佃农种别人家的土地,如果连别人的土地都种不上,那就只能是揭竿而起了。”

“士农工商也是同样的道理,说到底还是一个上升阶梯的问题,农这个字,从来都不是一个国家的本,而是一个国家的底啊!”

“商君书的那套,指的是只要卡死一个社会所有的上升的晋升阶梯,逼的所有人都只能老老实实种地,那么老百姓如果还想要出人头地怎么办呢?那就只剩下上战场拼命了,但凡是还能有其他办法,谁愿意上战场玩命呢?”

“本朝以来,之所以开始独尊儒术,以察举而择才,却依旧重视士农工商,目的其实也是一样的,这其实是给了老百姓农战之外另外一条上升阶梯,那就是读书,这样,聪明人就都去读书做官去了。”

杜萍闻言不解地道:“就像你说的,老百姓如果可以通过读书出人头地,聪明人就都去读书去了,想要出人头地的人也就不会在战场上拼命了呀”。

“可是夫人,以前,有几个人,看得起书呢?”

“农战思想其本质上,其实是一种全民皆兵的思想,是战时为兵,闲时为农的,一来是欧美味哦古时秦国本身地盘小,战争持续的时间也不长,老百姓农闲时候去打仗,打完仗回来了,还能接着种地。”

“二来以前社会的本质是纯粹的贵族社会,王与公侯共天下,天下的土地都是他们的,也没有那么多的中小地主兼并土地。随着大量土地兼并,随着后来汉唐以来国土疆域的逐步扩大,渐渐的有了职业士兵,普通老百姓变得只有农,没有战了。”

“原来是这样,可是,如果真的是崇文抑武,不会导致军队的战斗力下降么?”

“正因如此,我才将军队,分成了防卫军和护卫军啊,防卫军是归朝廷的,是一定要以文治武的,战斗力下降,也是必然,我们也只能是从武器装备上想办法,说白了,仗着咱们大汉有钱,就砸钱便是。”

杜萍不解地问:“那为什么将军队交给安利号就可以了呢?”

“很简单,因为考核难道,也因为KPI,更因为惩治贪腐的成本。”

“啊?”

“这个啊,解释起来就难了,比如说,如果现在天下大旱,国库又有些空虚,这个时候有人上了一道奏疏,建议让扬州的百姓改稻为桑,将稻田改成桑田,再由徐州运送粮食给他们吃,而产出来的桑可以养蚕,可以缫丝,织绸,卖出了钱,既可以给国家交税,他们自己的生活也能得到改善,你说,这是良政,还是恶政呢?”

杜萍闻言想了想:“自然是良政。”

“错,这是个不折不扣,地地道道的恶政。”

“这是为何?”

“这天下的政策,从来都不在于如何草拟,而是在于如何执行,执行如果不能到位,再好的政策念出来,经也是歪的。”

“就说这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