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寒门孝子(一)
汉中郡南郑县东南一百里的一座名为于洋的山上,几个大汉正在一块石板坐下,在其周边,有十余个手持刀剑的士卒在此护卫,其中一个汉子说道:“二弟、三弟,这几日你们都做了几票?山上粮食可不多了!”
“大哥放心,南郑县豪绅杜彦沧的家里,钱粮极多,他们昨日抢了一部分,够弟兄们挥霍几月也没问题!”
这三人,原来便是于洋山三虎,他们是结义的兄弟,老大名叫燕丛霖,四十出头,练就一身绝妙的剑法,富有谋略;老二元潜,臂力惊人,三五个人,是无法撼动他分毫的;老三阳江华,心狠手辣,死于其手之人,不计其数。在南郑县中,要说实力最强的匪众,当属这三兄弟的势力,如今,在其手中,已汇聚了三千多的匪众。
这三人,八年前便汇聚于此,占了这于洋山,他们皆是做了多年的土匪,早已养成了匪气。这些人,杀人越货,强取豪夺,可说是无恶不做。就在昨日,下山寻粮的元潜和阳江华,听说南郑县豪绅杜彦沧正从外地购买了一批粮食过来,他们便聚集了数十匪徒,于南郑城外东侧十里处埋伏,一举夺得粮食两万石以及三万钱,收获颇丰。只是,在抢夺过程中,元潜和阳江华大发狠劲,因而多了几屡亡魂。
在几人看来,不过就是死了几人而已,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对于此次下山,因收获巨大,老大燕丛霖很满意,他说道:“两位兄弟辛苦了,收到这么多,我们可以安稳一些时日了,这样,你二人分别从这些财物中拿出一半,赏赐给那些出力的弟兄,余下的一半,全都入库!”
二人一听,很是激动,这样的赏赐,是极为丰厚的,一半的财物,分到二人的手上,就是一万石粮食和一万五千钱,这是额外所得,二人连忙谢道:“多谢大哥赏赐!”
燕丛霖:“这是你们应得的,哪有只让你们出力而不论功行赏的,好了,你二人先退下吧,切记,你们可要守护好自己的山头,不能让他人有机可乘!”
二人抱拳施礼,笑呵呵地走了!
于洋山有三座高峰,呈品字形,它们之间互为依托,地理位置极佳。第一高峰名为荔源峰,由燕丛霖率领一千五百匪徒镇守,第二峰名为望夫峰,由元潜率领八百匪徒镇守,第三峰名为跳崖岭,由阳江华率领一千匪徒镇守。这三座高峰,最让人恐惧的,便是跳崖岭,此峰极高,且山势陡峭,不易攀爬,驻守岭上,可窥视整个于洋山,山下若有异动,上面的匪徒便可清清楚楚察觉,故而,阳江华的职责,不可谓不重。
在三座高峰中间,是一片地势平坦的沃土,这里住有万余百姓,他们大多皆是那些匪徒的家眷,那些匪徒虽对外人穷凶极恶,可对待这里的百姓,他们几乎秋毫无犯,还常常上缴一些食物救济他们,因而,这些匪徒,也就自然担起了保护这些百姓的重任。
其实,早年间,山里人也是本性纯良的普通百姓,后因官府长期无休止地盘剥,他们便慢慢过得异常艰苦了,甚至还听说有卖儿卖女的现象出现,百姓过不下去了,有一部分人选择背井离乡,到外面求活路,村里有一部分人,则拿起了武器,与朝廷针锋相对,他们当初也只有几十人参与,后来,逐步增到了如今的三千余众,有这些人的帮助,此地百姓就再也没有搬出去过了,留下来的,人数即将过万。
这些人,可谓是人多势众,朝廷前来讨伐多次,皆是失败而告终。多年来,这人便多有高估自己,看不起他人的现象出现。而且,抢夺的次数多了,他们心性也随之大变了,变得匪性十足,就连山下的这些百姓,也多有避开,他们和之前上山之时,判若两人。
这群百姓之中,有一个名叫韩山秋的年轻人,年方二十三,温文尔雅、长相清秀,是闻名十里的孝子。
韩山秋家贫,很小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他便与继母柳燕相依为命,过着三餐不继的日子。
韩山秋父亲病逝之时,柳燕年仅才二十岁,她年纪轻轻,便守寡了,家人也曾让其改嫁,然当时韩山秋才有三岁,她不忍心抛下丈夫的骨肉,毅然照顾这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韩山秋从小就很懂事,他从来不给继母惹麻烦,柳燕很是欣慰,她决心好好抚育韩山秋,只盼他日后能过得好一些,只遗憾的是,柳燕家里实在太穷了,她即使知晓读书的重要,可自己实在付不起夫子的束脩,也就没有让韩山秋就学。
韩山秋倒是想出了一个办法,便是偷偷在当地夫子游连庆屋外偷听讲学,多年来,他还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游连庆知晓后,爱其好学之品性,便亲自教导,到他十二岁时,韩山秋已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才子。
酷吏横行,百姓遭殃。远离南郑县城的于洋山,也无可避免,百姓有被逼上山的,有被迫离乡的,当时只有十五岁的韩山秋也很想带继母离开于洋山,可惜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当他下决心离开之时,继母被官府的人一拳打在眼睛上,没多久便失明了,十五岁的韩山秋,自然没有能力照顾失明的母亲,他留了下来。恰巧这时,燕丛霖组织民壮打跑了官府的逼迫,于洋山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