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镇压
庆州城,自从捷报传来后,守军就有些懈怠了,用那些老卒的说法,西贼半边江山都没了,从此,西北再无边患、
城中有文人喝多了喷李献,说弄不好镇远军会攻打西北。
“谁不知道李巨子的秉性?他怎么可能对咱们下手?”
一个老卒在城头分析局势,“说难听些,李巨子到了当下这等局面,此后不出意外的话,定然会青史留名。就为了这个,他也不可能冲着咱们西北动手……”
“哎!有骑兵来了。”瞭望手喊道。
“来他的!”老卒不耐烦的道。
可马蹄声越来越密集。
众人走到城头边上,就见数千骑簇拥着一人而来。
“是李巨子!”
“戒备!”老卒面色剧变,“不得了,李巨子出兵了。”
铛铛铛!
城头警钟长鸣。
林思急匆匆赶到城头,见状心中大喜,却呵斥道:“定远侯领军至此,意欲何为?”
可将领却挠挠头,“知州,数千骑不可能攻破庆州。”
“住口!”林思正想寻个借口好回去。
李献缓缓策马过来。他想堂堂正正的回到汴京,而不是绕过庆州城。
“开门,我去汴京!”
“什么?”林思瞪大眼睛,“你,你要去汴京?”
天圣五年初秋,李献率五百骑进入西北,往汴京而去。
……
李元昊与此同时到达了兴州。
他压住了三州丢失的败讯,选择在一个夜里抵达城外,悄然进宫。
李德明在等他。
看到李元昊进殿,他指着边上,“坐,陪本王喝一杯。”
李元昊坐下,有人帮他解甲。
侍女送上酒菜,李元昊喝了一杯酒,看着面色微红的李德明说道:“大王要保重身子。”
“保重身子这话年轻时无人给本王提及,可最近却多了些,可见这人老了。”李德明捋捋依旧乌黑的胡须,微笑道:“本王年轻时便接过了大夏权柄。那时本王一腔热血,满脑子雄心壮志。可现实逼人,本王不得不向大宋与北辽低头,换来了大夏当下的局面。这可算是其兴也勃?”
李元昊摇头,“我李氏在西北立足数百年,不算。”
“是啊!数百年了。”李德明突然砸了酒杯,怒道:“数百年基业,却被一个小子给毁了。墨家巨子……那条丧家之犬,他竟令我大夏疆域凋零。”
李元昊低头,“三州……丢了。”
噗!
儿臂粗的蜡烛把殿内照的恍若白日,一口鲜红的血被李德明吐在了菜肴上。
他抹了一把胡须,拿到眼前看看,叹道:“果真,老了。”
“大王!”
天圣五年秋,三州丢失的败讯传到兴州,李德明呕血昏迷。
……
李元昊接掌大局,当夜便令戒严。
“大夏危急,需要我等齐心协力!”
李元昊的话不知多少人能听进去,杨守素看着那些人木然的神色,心中凄凉。
曾几何时大夏威震西北,令大宋和北辽都不敢小觑。
可此刻却成了一个笑话。
东边疆域没了。
想和大宋厮杀都没了机会。
北辽也是如此,李氏如今只能遥望北辽,希望他们拉自己一把。
随即各处都加强了戒备,以防李献突袭。
“征募勇士!”
李元昊喊道。
可粮草啊!却成了大问题。
李德明苏醒了,他叫来李元昊,交代道:“越是这等时候,那些人越不会消停。你此后出行要多带护卫。其次,祭起屠刀!”
李元昊点头,“此时此刻,唯有杀戮才能镇住人心。”
“我儿聪明。”李德明干咳一声,用手帕抹了一下嘴角,看看没血,心中一松,他强撑着坐起来,李元昊扶了一把。
李德明拍拍他的手背,喘息道:“当下唯一的机会便是大宋。”
“是,汴京君臣得知此战结果后,李献必然被猜忌。”李元昊说道:“不过此人太过果决,竟然去了汴京。显然是想以此昭示天下,自己并无野心。”
“他也不怕那些人扣住他。”李德明叹道:“本王知晓,这一路他定然要大张旗鼓,如此,汴京的士大夫们却不好下手了。”
……
秋风吹过,
船夫们看着岸边,有人舔着嘴唇说道:“可惜了。”
“可惜什么?”新来的船夫问到。
“当年李巨子在岸边弄了个吃食,便宜且美味无比。可如今却没了。”
蔡河悠悠,一路流淌而去。
王澜山和几个友人今日出游,此刻才将回来。
沿着蔡河边缓缓而行,王澜山想到当下朝中的局势,不禁心情大好。
太后病倒,朝中群臣簇拥着官家掌控大权,如今,大势已成。
强势的太后倒下,整个汴京城仿佛都多了生机。士大夫们在青楼楚馆畅饮,庆贺此事。
王澜山和几个智囊谋划了一番,建言这几日彻底否定新政,推翻三司那些新政。
他把这叫做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