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第 70 章
时间一晃,又过去的数月,即便一年一度的颁金节的到来,也没有将笼罩在京城头上的压抑气氛完全驱散。
如今太子已经被废,康熙帝回京之后,便寻了日子祭祖告天后,便下了废太子的圣旨,通报全国,不过对于废除太子的原因,不知道康熙帝处于何用心,虽然列数了废太子罪状十来条,但是对于最关键的谋逆却只含糊而过,避重就轻,只是用夜窥帝踪寥寥几字带过。
即便知道真相的大有人在,但是想想这段时间京城菜市口,每天被处死的官员和士兵,这个时候都没人愿意出来触康熙帝的眉头。
反正废太子已经成为定局,实在没必要为了这些事情上去招皇上的厌恶,现在他们更多的目光都落在废太子和直郡王两系落马后,空出来的那些位置,其中就属于八贝勒一派争的位置最多。
直郡王自从回到京城后,先是被皇上派重病把守,圈禁在府中,废除太子后,同样也被皇上以谋夺储位,不尊君父,咒杀太子等罪名,削爵囚禁。
可以说,随着太子和大阿哥一个被废,一个被圈,整个朝廷半数的官员都换了样,因此可想而知,康熙帝对他这两个的儿子的忌惮也不是没有缘由的。
等到朝廷上事情理顺了,颁金节也在这样的情况下,敷衍的过去了。自古以来,前朝和后宫就脱不了关系,后宫的高位娘娘们,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靠的不仅是皇上的恩宠,还有娘家的势力,以及膝下的儿子。
大阿哥出事后,惠妃受惊,惶恐又心焦,但是如今她叔父纳兰明珠已死,这个关头能在皇上面前帮着儿子说话的人,竟找不出一个来。
不行,她不能急,她这一辈子就得了两个孩子,承庆早早的就回归长生天的怀抱,只有胤禔活了下来,健壮的长大成人。那时候宫里始终没有新生儿长成,时间长了,宫里突然一些谣言,说是大清虽然入关,取明而代之,不管这皇宫到底残留这不少前朝怨气,大人还好,小孩身子弱,那里受的了。
虽然最后皇上肃清了谣言,但是到底心里对此半信半疑,主要是当时的康熙帝已经接连失去了不少的孩子,膝下一个站住脚的也没有。不说作为一个父亲的无助和悲伤,还有作为一个帝皇,没有皇子,对于前朝局势的稳定也不是件好事。
所以,她的孩子一生下来,没多久就被皇上让人送到宫外去,由臣子抚养长大。先时还好,作为皇上唯一的儿子,不管是皇上,还是宫里的太皇太后,全都惦记着。但是后来有了太子,她儿子虽然不至于被慢待,但是却处处落人一等,甚至直到快六岁了,才被接回宫来。
对于年幼无法陪伴的儿子,那怕当时把孩子送出宫是为了他好,但是惠妃心里时常是愧疚的。而且那怕在理智的人,看着儿子小小的一个人,做什么都要处处礼让太子,暗地里总是羡慕的看着皇阿玛对太子的呵护,心态也是会失衡的。
所以,即便清楚的明白,儿子那怕是皇上的第一子,但是比起自小被皇上教养着长大的太子,不管是情感上,还是身份上,她的儿子都已经输了一大截,实在不宜事事和太子针锋相对,但是随着这些年,儿子和太子斗的越发厉害了,她也看的出来这想必是皇上有意为之的。
这下她只能把心里的不安压了下来,连劝也不敢劝了,更何况,每次面对满怀不甘的儿子,惠妃也实在开不了口劝阻。
她曾经心里也不是没有奢望过,若是最后登上那个位置的人,真的是她的大阿哥就好了,不过终究只是奢望罢了。
第二天天一亮,静坐了一夜的惠妃,便早早到养心殿前脱簪请罪。康熙帝虽然已经起了,但是迟迟没有见惠妃,这些跟着他一路走到现在的旧人已经不多了。
而且这次圈禁胤禔,他心里到底是有几分愧的。但是这会儿对着前来请罪的惠妃,康熙帝心里却升起了些不耐。这一趟是要仗着以往的那些情分,来逼迫朕吗?
直到用完了早膳,这才让梁九功把人给领了进来。
与康熙帝的想法相反,惠妃的请罪,并不是为了儿子求情,而是当着皇上的面直接斥责胤禔种种不是,甚至说出胤禔罪大恶极,应当处死狠心的话。
瞬间将康熙帝对大儿数次冒犯的话语,以及之后的恼羞成怒,给冲淡了不少。儿子在不好,也是自己家的,而且胤禔那有惠妃说的那般不堪。
一时间不免想起来,当初他带着大儿远征蒙古,每次他给这个孩子分析战局后,这孩子总是用孺慕的眼光看着他。
竟然反过来和惠妃争论了几句大儿的好。
等到惠妃走的时候,不仅没有的受到惩罚,而且还得皇上不少赏赐的消息,很快便在宫里传开了。
听到这消息的其他三妃,心里不免感叹一声,到底不愧是宫里历经多年的四妃之首,虽然儿子倒了,但是人家没受一丝牵连,而且手里还握着一部分宫权,再说有了今天皇上这一表态,宫里大家都明白,以后对惠妃以前如何,以后还是如何。
至于宫里那些个小庶妃,传的小话,什么惠妃心狠,竟然请求皇上杀子的话,她们不过听听笑过就算了,人家那里是傻,而是太聪慧了,不然怎么会被皇上封为惠妃。只要她惠妃在宫里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