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称帝之路 美少年周瑜逛街
想知道能有音乐盒里面倾泻而出的绝妙音乐是谁创造。他唯一舍不得的,就是自己新交的朋友孙策了。 孙策父亲去世不久,他觉得自己有义务陪伴在好友身侧,帮助他读过这一艰难时期。 但孙策听周瑜的妹妹说漏嘴他们要去豫州之后,反而豁达说:“我之前也在想要不要接受豫州刺史的邀请,前往阳城,既然如此,我们就在阳城碰面吧!” 但孙策要先扶着父亲的棺木回老家安葬,再同他们汇合。 周瑜连忙问是怎么回事。 孙策就直接将黄盖邮寄来的书信给他看:“豫州刺史燕绥同我父并肩战斗过,父亲的下属们在阳城的时候帮我求了一个人情,让豫州刺史多加照料。” 孙策今年十五岁,还为及冠。孙坚死于伤病,在去世之前他其实留有遗嘱,让长子接管军队,回到长沙郡并扩充地盘,继续自己的事业。然而这遗嘱被太史慈给烧了,所以长沙军才在孙坚过世后乱得快。 不明真相的黄盖、程普等人已经接受了燕绥的建议,为每个兵卒们都谋取一份美好的未来。对于主公年幼的儿子,他们本想留一份丰厚的钱财的。但太史慈的话提点到了众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坐拥财富碌碌无为一生,还不如让他出仕做官,这样光宗耀祖,孙坚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所以黄盖便在酒席之间,顺势提到了孙坚还有八个年幼的儿女。 燕绥便趁机建议他们来阳城,阳城固若金汤,十分安全,城里面治安也特别好,小娘子夜晚独自走在街道上都不怕,衙役们一直在巡逻着呢。除此之外,阳城可是下了血本在教书育人,除了蔡邕等名士,阳城当地的官员们,就连贾诩和荀彧等外派的官员,在回来颍川郡开会的时候,都得去学院授课呢。 “孙将军为国捐躯,着实让人钦佩。”燕绥便提议其长子来学院念书,等毕业后直接来州府工作,还许诺了一个不低的官职。 之前在官府工作,但职位都不高的黄盖、程普等人都觉得这是很好的安排,因此命人快马加鞭传信给了孙策,告诉他万不可因为父亲的去世自暴自弃,在安顿好父亲棺木后,便来阳城求学。 在孙策的支持下,周瑜便收拾行礼,带着妹妹、护卫们、见多识广的老管家登上了马车。 纸上得来终觉浅,在看到成千上万人在高高兴兴地干活,这场面比在报纸上的描述要震撼多了,近距离看到运输午饭的马车,上面一桶桶的麦饭和小米粥,才知道安抚这么多流民多么不易,光每日的粮食支出就足够人头疼了。 来阳城的路上,周瑜看了田间不断汲水的龙骨水车、城镇间往来穿梭的马车,现在来到了集市上。都说庐江舒县富庶,在他看来却远不及颍川郡。毕竟庐江再富庶,也不至于城中百姓都用得起笔墨纸砚,更不会人人都有衣穿。 在颍川郡,铅笔、颍川纸、墨水、砚台就跟随处可见的绿豆一样,长长地摆了一排,每样东西前面都贴了小纸,上面用数字写着价钱。 长桌子后面是十几个穿着上衣下裳蓝色衣服的伙计,有男有女,年纪看起来都不大,动作麻利得很。 周瑜发现颍川郡百姓多穿这种上衣下裳的麻布衣,初时还觉得有些古怪,看习惯后发现这样的衣服款式的确适合行动。干活的时候裤腿和袖子一挽上去就是,完全不会耽误事儿。 有些少女的衣服也很古怪,蓝色上衣黑色下裙,裙子就到小腿肚,有的穿着黑靴,有的穿着黑色敞口布鞋,露出一截白生生的脚腕,听说这是学堂给女学生统一发的衣服,这样不论是书写还是做活,都很方便。 秉承着非礼勿视的原则,周瑜将眼神从少女的裙摆移开了。想想在驿馆的妹妹,他决定劝妹妹入学后穿长靴,这衣衫不整的,成何体统? “张伯,我们也买些铅笔回去用,我在考场的时候见到许多人就是用这个书写,比我写得快多了。” 标价的数字自然难不倒周瑜,看报纸的时候他就学会了。周瑜很好奇这东西如何书写,路上看到行色匆匆的官员耳朵后面就别着一只半长不短的铅笔,更是觉得有趣。 跟在他身后管家从包袱里面掏出来了银钱。 然后管家发现,自从拿出来包袱后,就再也没回到背上,因为小主人他一路买了下来。 “来一斤澡豆,要茶花味的。” “来一斤饴糖,嗯字糖吧。” “来个包子试试看,这个花瓣状不错。” “什么,这么多馅儿?那就枣泥、豆沙、羊肉、猪肉和三鲜的都来一个。” “张伯,快看,好多书!”周瑜眼前一亮,兴冲冲地带着管家和护卫奔向书屋。 那里头的书自然和别处不同,不用竹简、也不誊写,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