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人在大唐,开局无双 > 第二七三章:改建大计

第二七三章:改建大计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要求确实会很高,但是不着急,有的是办法。

大战了这么多年,有功勋的将士们简直不要太多,他们都可在自己的家乡担任里正、领长一职。

十户一领、五领一庄、两庄一里、五里一队,两队一乡,五乡为一县,大概基本这个标准,全部改一改。

而且这些官吏们在上任之前,先要在试点进行学习,随后再去各地担任。

而且我还有意上书朝廷,在工部和户部下面增加一个改建署的官衙。

培养一些这方面有本领的人,再前往各地指导。

免得各地里正们虽然学会了,但是因为地理不同做出牛头不对马嘴的事情。

不着急,最迟三到五年内铺满关中,十年内改建完整个天下。”

其实王运的心里预期速度要比这快多了,王朝初建的政策实行会很快。

而且这也是确确实实对百姓有好处的事情,朝廷补助,军府帮忙,你们自己动手为自己修建家园。

而且也别忘了这次改建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为了让百姓有更好的房屋,具有烧煤的条件。

所以那些世家们为了买煤,就算是不帮忙,那么不会搞事,若是谁会搞事,既得利益者也会让他不搞事。

马周听的激情澎湃,这可是一番大事业,做成了那就是天大的功绩!

而杜如晦敏锐的发现了不对劲,若只是为了不让百姓冻死,为了卖煤,没必要改制度,派官吏。

杜如晦抿抿嘴,他好像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王运也看到了杜如晦的表情,直接开口问道:

“克明是否看出了一些什么?”

杜如晦拱拱手,试探着问道:

“回大王,臣是看出了一些,大王是否是想要把手伸向民间,让这朝廷的政令下乡?”

马周和温大雅两人瞪大了眼睛,这可是一件天大的事情,足以翻天覆地的事情。

而王运直接坦然的点点头:

“确实如此,若不是如此我也没必要改制底层制度,没必要安排有功将士们担任这些职位。

此次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正好以卖煤的借口改建,只有改建好了,百姓有基础了才会花钱买煤啊!

而要改建就需要有统筹,没有人指挥和管理,改建就是一个空谈。

而圣人给我说过,我大唐即将一统,故而军中要裁军了,那些有功将士正好能够安排进去。

而这件事是一件对百姓、对朝廷、对世家三方而言都有利的情况。

百姓和朝廷就不说了,世家方面,卖煤的利润大的出奇。

只要这些官吏和他们合作,带领百姓统一购煤,不光是煤,农具、水车、牛羊鸡鸭等等都可以。

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有意见,而且会乐的如此。

当然,肯定也会有明眼人看出这一点,他们会同样的安插拉拢人手,维持他们在民间的统治。

所以我们就需要挑选年轻人,年轻人有志气、有热血,是造福百姓还是为祸百姓,这是一个选择。

而我和朝廷会是他们的后盾,不用惧怕世家,若是世家太过分,我两万统军府不介意去一趟。

这样一来,这件事情虽然也会很困难,但是的阻力就不会很大了,一环扣一环,一步步的安排下去。”

三人愣在原地,看着王运犹如看着神人一般。

三人都是很聪慧的那种人,怎么可能看不出这件事的可行性,在他们看来,只要一步步安排下去,这件事必成!

唯一的难点,就是在此期间怎么从世家的手中把百姓的民心抢过来。

民心即天心,只要成了,那到了日后有了改建的基础存在,百姓天然的站立在了朝廷的这一边。

只要维持稳定一步步的走下去,那么大唐的统治就会出现古今未有的场面。

一诏下达,诸民晓谕的场面,不过……

“大王,这些官吏百姓军伍出身,极大多数都不识字,怕是……”

听到温大雅的问题,杜如晦想了想说道:

“庄里以下不识字并没有太大的干系,县乡确实需要识字,最好庄里也能识字。

日后的诏书也要写的通俗一些,方便他们与百姓讲解,不过这样一来,教导他们识字花费会很大。”

王运点点头,按照他们的所知所想确实是如此。

“此事不用担心,我已经在想办法了,先学些简单的字和简单的算数就行,日后慢慢来。

今年先试点、教导,明年再开始在关中铺开,不急慢慢来,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

三人点点头,温大雅突然开口调侃道:

“大王好像圆润了一些啊,看来成婚确实让大王开心,古人所言先成家后立业,看来果然不虚。”

王运满面的笑容,拍着自己腹肌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