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两月后
颜夫人精神焕发地告别了武娇娥,她满怀期待的离开了无锡。
呵呵!
就算自个儿的那片田地养得再肥沃, 可生儿子没有男人的种子也不成啊!
武娇娥暗自想着:颜夫人着急离开无锡的缘故。
在颜夫人离开之前, 武娇娥给她一小坛‘冰灵醉’, 让颜夫人回去后一定要记得在每月特殊日子(排卵期)与夫君同房,又教她如何计算每个月的特殊日子(排卵期)。
武娇娥与颜夫人信誓旦旦的保证着——不出半年,必有喜讯!
如果没有, 那是颜家老爷的身体出了问题。
颜夫人觉得自家老爷身体很健康,老爷身边又只有一个通房丫头服侍着,于是信心百倍的回了京。
立马让夫君将武五爷送入了京城有名的青松书院。
对她们这种书香门第的人家, 送个举子进个书院,是件小事儿, 使人去打声招呼就成。
然,对武娇娥、对武五爷而言,却是莫大的喜事!
武娇娥暗叹:所谓的书香门第, 真的很重要呢。
她不禁摸上了自己的腹部, 为了孩子们也得给家里换换门庭,她细细计算着自己在京城里有关系的人家。
姜家大房是最亲近的,还有很难搞定的定海侯武家, 以及之前的病患颜夫人家。
但是,病患们一旦恢复了健康,不一定会再买她的帐,更何况人家已当场还了人情。
但愿这回武五爷能中个进士,就算是同进士也比记忆中以秀才之身捐监生这条路子强。
虽然同进士一辈子也难做到五品之上,可是与武五爷而言, 这样子也很好了。
好好治份家业,培养下一代就成。
没过几日,京城姜家派了个管事送一些京城土产之物,以及四区宫缎和一盒宫花过来。
武娇娥立马拆开,认真看起京城送来的信件。
大概意思是宫里的娘娘怀了孩子,升了位份,以及明年是姜家老太爷的六十岁整寿,请姜熙携妻子儿女回京,一同祝寿。
武娇娥让婆子好好安排京城来的管事,让他吃好住好。
又叫来的另一个婆子,叮嘱她理出几份回礼来。
分别给姜家大房、定海侯府、武五爷家,以及颜夫人家。
这些礼,不必贵重,只需雪采购些无锡一般土产特产,就是表达一个心意。
过于贵重,倒使旁人为难,是收还是不收呢,是不是要有求于自家府上呢。
使了银子,让京城里来的管事帮忙带上回礼,只需帮忙送到武娇娥在京城新开的陪嫁铺子就可以,让铺子里的管事再一一送到各家去,别让京城里的关系断了去就行。
一一叮嘱后。
武娇娥才有时间细看这些京城送来的土产之物,吩咐身边大丫头,可以长期保留的,就保留下来,等老爷与姑娘们回府用;如果不能保留的,马上就送去厨下,让三姑娘与大少爷用掉就是。
原木圆桌上摆放着四匹宫缎。
分别是湖蓝色、石青色、桃红色和蜜合色;一盒宫花,合计六朵,颜色式样也各自不相同。
武娇娥只是随意地扫了一眼,嘴上赞了声:“到底是宫里出来的东西,看着就是讲究。快快收起来,让姑娘们回家时,再取出来。”
她本人还是比较喜欢棉布,健康又舒适。
这些宫中出来的东西,生产地还是江南,不过是进了回宫中,就如同留过一回洋似的。
宫里的东西,进口的东西,都是名声好听些而已。
这些武娇娥都看过就不在意。
但是,武娇娥还是很在意另一件事,姜梅丰有了喜,当年她是下了五年份的药。
不过三年多便怀上了。
那只能说明那一坛极能得的‘冰灵醉’让别人分去了一部分。
也许是姜大太太,也许是姜老太太,因为姜家大房除了嫡长女就只有两个庶出的幼女,没有庶出的幼女去喝了嫡出长女的‘药’的道理。
唉,不管这些了,不过这个时候怀了,必是留不住的。
难道姜姚丰是天命之人?
太子必是出自她腹中吗?
武娇娥对这个姜梅丰有些失望。
而后,武娇娥便放开了。
这是命运!
这是姜梅丰的命!
送走京城姜家的管事后,武五爷也通过驿站送来了家书。
大概意思是他进了京城的青松书院,书院十分规范。
细分成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他入了高级班,高级班内都是举子,大家都是奔着进士而来。
家信最后还说上一大段感谢的话。
日子不紧不慢的过着。
约莫是两个月后,收到了在依旧在广州的姜熙的来信,来信说他们一切都好,他们已启程,勿念云云。
武娇娥算了算日子,又抚了抚腹部,已经五个月,当姜熙回到家里,就六个月。
不知是要先生产再出发去京城,还是先到京城再生产呢。
武娇娥想了几日,还是觉得先生产比较好。
腹中大概又是双胞胎,她是可以用精神力探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