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似曾相识的雕像
界中,后世并没有把这一主张发展成为科学。
宋代朱熹将格物致知中的“物”解释为“天下之物”。
朱熹的观点是通过究察事理从而获得知识。对于“格物”的含义,朱熹对此做出了两种解释一是“格物”是落实到事物上;二是“格物”是追求事物的深刻道理。
同时代的陆九渊则持与朱熹相反的观点,认为“格物致知”意在言格去物欲而求得天理,反对在心外去穷理求知。
明代王守仁也反对朱熹的“即物穷理”,认为:“先儒解格物为格天下之物,天下之物如何可格得?且谓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今如何去格?纵格得草木来,如何反来诚得自家意?”
王守仁因此认为“致知”就是致良知,“格物”就是正物,于是将“格物致知”说成“致知格物”,也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
然而无论是朱熹,还是陆、王,他们的“格物致知”的意义在于个人的道德修养,而不在于对自然物理的认识上。
这些学者一直秉持着只有研究经学才是正统的观念,因此只把研究数学和自然科学当作是为生产发展服务的非正统。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提高自身的修养并不断进行思考才能够了解这个世界。
而格物致知对他们来讲,只不过是一种工具,不能作为主要的手段。
因此我国古代很少出现把研究科学以探索世界原理作为一生理想的人,只有想要通过科学研究手段为民造福的人。
这样一来,科学本身就已经主观上不存在了。
从哲学上来讲,后来的儒家理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明显参照了人与人的关系,认为理统治了世间万物。
这样便一定程度上把研究客观世界的问题转化为研究人本身,无法形成科学。
道家用道来统一客观世界,提出了许多具有辨证意味的观点,但他们的终极目的并不是向自然中探寻,而是自我达到逍遥的境界。
这些思想都没为科学提供哲学基础。
这个世界的历史进程虽然仍旧以儒术为尊,但却是以儒家思想的包容性囊括了百家思想,让格物致知得到了延申。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国家的国土会如此庞大的原因。
夏亚觉得,这个世界的北辰,或许在过去应该出现过那么一两个穿越者。
总之,这些人的态度让凯奇感到了些许不同。
他显然不知道,胡佛等人在三年前所经历的事情。
“先回蒙特尼吧。”黑朗说,“我们回去商讨一下后续计划。”
“是”胡佛点了点头,“庄园内刚好有一批新训练完的刺客需要您引导他们正式加入兄弟会。”
接着,他们一群人就离开了这里,骑着马离开了这个小镇,他们即将前往的地方距离这里不远,骑马几个小时就到了。
在这三年间,似乎是因为命运的赐福。
兄弟会在黑朗的运作下得到了充足的发展。
在与梦魇教团争斗的同时,他们也同样进行着暗杀任务,暗杀那些剥削人民的贵族跟上层人。
他们将这些人的财富一部分进行了再分配,而另一部分则做为了兄弟会的运行资金。
他们在这其中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很乐意为兄弟会提供资助。
所以他们拥有的财富其实不少。
大概在一年前,黑朗替代了一位贵族的身份,获得了一处封地,并不大,是一座庄园式的小村镇。
那里就是兄弟会的总部,刺客服的纺织以及袖剑的锻造其实都来自于这里。
凯奇到达这处庄园附近的时候,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高大的城墙。
城墙按照山势的轮廓而建,大致呈圆形,总长570米。
有14座等距离的塔楼,和2座城门,城内连接这两座城门的主街大致呈一条直线。
在主广场上,有一座立面简单的罗马式教堂,还有文艺复兴风格的贵族和商人住宅。
主广场以外的小街上,让步给面向园的住宅和小店铺。在战争的时候,这些园子可以在敌人包围时提供生存所必需的食物。
进入庄园内部,踏上青石铺就的小路,两侧的商铺中的人以及街道上的人正热情的向着黑朗跟其余的刺客打着招呼。
这里的平民一部分是这些刺客的家属,而另一部分则是刺客们从贵族手中救下的,无处可去,就安置在了这里。
“爸爸!”
一位少女从一侧跑了出来,高兴的扑在了黑朗的怀中。
“你终于回来了!”
少女大概七八岁左右,长的很水灵,绑着一对精致的麻辫,带着些许雀斑的娃娃脸上有着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笑着的时候露出的小兔牙很是可爱。
黑朗眼神柔和的摸了摸她的头,从身上的口袋中掏出了一个东西给了她。
“这是我给你做的。”
那是一个用稻草编出来的蚂蚱,很精致,小巧。
少女似乎非常喜欢,她的脸上挂着欣喜的笑容。
“谢谢爸爸!”
“乖,我跟其他叔叔去密室讨论一些东西,伱自己去玩吧。”黑朗说。
少女也很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