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福王
刘永锡与张皇后事先已经反复推演过,如果福王与潞王始终不肯露面,那么张皇后必须主动出击逼他们过来觐见,但是福王与潞王第一时间赶过来,那么张皇后必须把他们拒之门外。 而现在张皇后这话一出全场的情绪就更热烈了,有人对张皇后的决定赞不绝口认为她有先朝帝后风度,也有人觉得张皇后的处置有些不妥:“还是见一见比较稳妥,现在大家都认为福王更合适!” 不管南京里的正人君子对于福王有着怎么样的看法,大家还是觉得福王是最合适的人选,不多时张皇后又传下了她的最新意旨:“让淮抚路振飞过来见一见,信王临终有几句话要托付他!” 只是路振飞没见到,那边已经传来进一步的消息:“潞王府沈长史想来觐见皇后娘娘!” 潞王府在这件事的积极性远不如福王,毕竟论辈分他可是张皇后的堂叔,他来主动觐见张嫣这位侄媳妇是一件非常难堪的事情。 但是这件事情传出去之后福王身边几个谋士齐声说道:“这事情咱们必须抢在潞王前面,万一张皇后开读诏书事情就非常不妙了!” 虽然大家都觉得张皇后手上未必有这么一份衣带诏,但是现在福王的最大优势就是人心所向,官民将士都觉得按照伦序应当由神宗嫡孙福王援引“兄终弟及”例才对,而不是旁系的潞王打着“立贤”之名强行继位。 可万一张皇后拿出一份崇祯皇帝的诏书宣布拥立潞王,那福王府之前的一切努力就只能前功尽弃了。 福王也明白这一点:“你们帮我想想办法,只要能见到皇嫂什么条件都可以谈,你们谁跟童屹立有交情?” 对于童屹立来说,他从来没有这么受欢迎,他考中举人的时候都没有这么风光,作为张皇后御舟中地位最高的文官,他现在成为了全场的最大焦点,大家都在向他打听张皇后南渡与衣带诏的所有细节。 而福王府这边有人甚至代表福王做出了承诺:“福王殿下说了,童大人护送张皇后南渡劳苦功高,等大事定下来做个户部员外郎、郎中完全不成问题!” 实际刚才福王府内部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按照福王本人的看法只要童屹立肯帮忙,别说是户部侍郎,就是户部尚书都可以先答应下来,但是马上就有人提出这位童屹立童大人只是举人出身,做户部尚书、户部侍郎远远不够格,最多只能先答应个户部员外郎或是户部郎中。 童屹立并没说张皇后已经赏了自己一个“赐进士出身”,而且福王府给出的承诺反正坚定了他一直抱紧了张皇后大腿的想法。 虽然他向来是以“知兵”著称,但是他很清楚自己的本领不如海瑞、陈新甲的零头,以举人出身正常情况做到户部主事已是上限,但是在这个乱世只要抱紧张皇后大腿就有着无限可能,现在投向福王府却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只是童屹立并没有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暴露出来:“我能理解福王殿下想见皇后娘娘一面的想法,但是这件事我说了不算,恐怕还是史奉御还有小伯爷点头才行!” 福王府知道史奉御就是史朝定,张皇后这次南渡只有他一个内臣,而内臣只要许诺足够的好处就没问题,但是童屹立说起小伯爷他们就有点抓瞎了:“小伯爷是哪一位?” 他们问了半天才知道这次南渡是由应袭诚意伯锦衣卫南镇抚司正千户刘永锡主持,如果这位诚意伯世子不点头谁也没办法见到张皇后。 但是福王府这边反而兴奋起来:“原来是诚意伯世子,那就好办了,操江诚意伯也在全力支持福王殿下,大家都是一家人!” 童屹立他们这才知道一些刚刚从南都传过来的内情,对于争立之事,固然有吕大器、张慎言、钱谦益一批正人君子全力支持潞王,但是真正掌控南都最高权力的南京守备厅三位大员,不管是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还是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或者是南京守备赵之龙,到现在都没表明态度。 即使是赵之龙已经倾向于潞王并没有公开表态,而南都守备厅之所以一直没表明态度,很大原因是操江诚意伯刘孔昭一直据理力争,始终坚持认为“伦序当在福王”,在没有崇祯遗诏的情况不管从哪方面都应当立福王才对,甚至几次拍桌子开骂。 福王府这边当即表示:“这次南都的中流砥柱,武有操江诚意伯,文有史科李沾、御史郭维经……这么说起来,大家都是自己人!” 而刘永锡也是顺水推舟:“没错,我们诚意伯府一向与中外臣民所愿保持一致,请福王殿下过来跟娘娘见一面吧!” 不管是护送的文武官员,还是沿岸围观的军民,对于福王觐见熹宗张皇后这件事是乐见其成欢呼雀跃。 而穿着素角胶带的福王就在刘永锡的指引登上了御舟走向了朝房:“这位就是小诚意伯吧?果然了不起,父子都是我大明朝的中流砥柱!” 刘永锡并没有把福王的称赞放在心底,毕竟福王还是第一次听到小诚意伯刘永锡的名字,但他对于这位福王却是了如指掌。 在别人眼中这位一身旧衣手持白竹扇的福王有陇亩风,看起来绝对是一位贤王,也是中兴之主的绝好选择,比那位虽有贤名自命清高却不知民间疾苦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