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隆万盛世 > 第924章 问计

第924章 问计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大明京城,紫禁城,慈庆宫。

今晚陈皇后邀李贵妃和小皇帝朱翊钧、潞王朱翊镠一起用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今日受到惊吓的缘故。

不过皇帝小,他兄弟潞王朱翊镠更小,今年才两岁,自然是上不得桌,只是由太监抱着站在一边。

陈皇后对隆庆皇帝的其他妃嫔不假辞色,不过对于能给皇帝留下血脉的李贵妃是截然不同的,何况李贵妃还曾是她的贴身侍女。

若不是因为这层关系,当初也不会被还是裕王的隆庆皇帝得手。

一饮一啄,怕也是天定。

隆庆皇帝的几个儿子,也只有李贵妃的两个皇子平安长大,而另外两个则是夭折了。

这也算是皇室的家宴了,虽然人不多,倒是其乐融融。

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美食就有着深厚的研究。

明朝时期,以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代表的皇帝们,在饮食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偏好。

明朝美食以安徽风味为主明太祖朱元璋的祖籍是安徽,因此很多美食也是以安徽的风味为主。

明朝时期,主食主要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南多以米饭为主,淮河以北多以馒头、大饼为主。

安徽的地形较为特殊,独特的地理环境下,产生了很多独具特色的美食。

明朝初期节俭但不缺荤菜,新的政权才刚建立,此时朱元璋皇帝主要还是以粗茶淡饭为主,饭桌上经常出现的素菜有蒲公英、高粱饼、小米糕、豆子等。

尽管朱元璋主张节俭,但荤菜还是必不可少的,如红烧猪蹄、爆炒大虾、水煮鱼等,这些荤菜也经常出现在饭桌上。

明朝中期烹饪工艺更加复杂,此时的明朝皇帝的饮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鸡鸭鱼肉几乎是每天必出现在皇帝的餐桌上的。

由于国库充盈,皇帝的口味也不再局限于蒸煮炒炖,就引进了大量的民间优秀厨师,制作精良而美味的佳肴。

每一道菜都经过独特的工艺进行加工烹饪,既保留了原食材的鲜味,又充分发挥了厨师的优点,满足了皇帝的需求。

很多食材采用煎炸、烧烤等手段制作,融合大量香料,如虎皮肉、琅琊酥糖、大烧鹅等。

虽然这些食品类似于现在的垃圾食品,但它们已经成为了明朝皇帝的最爱,许多大臣、宦官也纷纷效仿,成为明朝的“吃货”。

《南京光禄寺志》就记录了明朝初期几位皇帝的膳食,从朱元璋到朱棣,都有详细记录。

当然,每一位帝王的美食喜好也都有不同,比如永乐帝喜欢吃鲥鱼,从南京“快递”鲥鱼进京;隆庆帝喜欢吃驴肠,据说追求“节俭”的崇祯帝却偏好吃燕窝。

鲥鱼分布于我国的东海及南海,是一种洄游性鱼类,每年四月至六月洄游于江浙二省的淡水江河产卵繁殖,产卵后返回大海。

东晋郭璞注《尔雅注疏》中有:“鯦,当魱,海鱼也。似鳊而大鳞,肥美多鲠。”

此处“鯦”、“当魱”均指鲥鱼,“鲠”指鱼骨,这句话说明鲥鱼体腹丰肥,尽管鱼身多刺,但肉质鲜美。

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永乐皇帝在迁都北京后,就下旨在南京营建鲥鱼厂,即鲥鱼的“快递”站,将鲥鱼“快递”到北京。

明早期,鲥鱼厂由南京守备太监掌管,专门负责鲥鱼的打捞、运输。

由于鲥鱼在长江出水不久即死,而南京与北京相距千余里,船运需要一个多月时间,鲥鱼的有效保鲜措施极其重要。

而到了小皇帝朱翊钧这里,他似乎又恢复了老祖宗的喜好,小皇帝也表现出对鲥鱼的喜欢,而不是和他父皇一样,喜欢吃驴肠。

于是,南京那边这两年又开始向京师进贡鲥鱼。

而今日,刚巧就是四月捕捞的第一批鲥鱼抵京的日子,自然就被摆在了小皇帝朱翊钧的面前。

“皇儿慢慢吃,小心有刺。”

鲥鱼味美但刺多,所以吃起来要小心翼翼,不然就容易被刺到。

后来的张爱玲就在散文《红楼梦魇》中说,人生三大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有骨,三恨红楼未完。”

所以这会儿陈皇后看到小朱翊钧吃鱼猴急的样子,急忙叮嘱道。

李贵妃虽然是朱翊钧的生母,但是在这个时代,嫡母为大,所以她是不能有其他心思的,也只能在一边乐呵呵的看着。

毕竟自己儿子受嫡母的宠爱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那时候刚生下孩子的时候,陈王妃就把这孩子宠的不行,她早就习惯了。

只能在心中悄悄感谢菩萨神仙,那会儿是希望陈王妃生不出儿子,那样自己儿子在王妃心中的地位就不会动摇。

如今得偿所愿,自己儿子登上九五之尊。

为了儿子,这也不算什么了。

“娘娘,外面冯公公求见。”

这时候,慈庆宫宫女进来通报道。

“有什么事儿?说了吗?”

陈皇后这会儿看见冯保就烦,实在是被他的话惊吓到了,实在不愿意见到这个人。

“不知道,没说,看样子很着急。”

那宫女答道。

陈皇后和李贵妃对视一眼,知道肯定出事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