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勤王
不知过了多久,殿门外响起了脚步声。
郑梉被脚步声打断思绪,抬头看到了外面正打算行礼的潘武。
“潘将军快快请进,不必多礼!”
他稍微振作了一些,站起来朗声对潘武说道。
若说谁是郑梉麾下第一帅才,那潘武敢居第二没人敢居第一。
潘武曾是他爹郑松的心腹大将,后来在家族争夺继承权中胜利,潘武起了不小的作用。后来又跟着他北伐,一举攻陷了高平,杀死了莫朝太上皇莫敬恭及其皇太子。可以说他一步步走向制高点的每一场战役都有潘武的身影。
知道近两年。
郑梉势力逐渐稳固,朝野上下也逐渐传出一些不好的说法,虽然郑梉不相信,但不可避免的对潘武疏远了一些。而潘武也有自知之明,虽身居高位,但一向深居简出,很少过问朝中的大小事。对此,郑梉默许,君臣间达成一种微妙的默契。
郑梉也没想到此时潘武竟然会第一个赶来。
“臣听说明人对我们用兵了?”
“唉...情况很是不乐观,等人到齐了一起说说吧。”
郑梉叹了口气,言语中尽是颓丧。
潘武见状点了点头没说话。
郑梉这些年可谓是意气风发,除了去年和莫氏的交战中遇到些挫折,现在这个样子,他已经很久没见过了。
接下来的时间,陆陆续续又进来许多官员,文武都有。见殿内的气氛沉闷,都小心翼翼地行礼后在各自的位置站好。
等人都到的差不多后,郑梉开口了。
“想必大家都已经听到一些消息了。明军现在已经对我们用兵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应该有三路人马,合计近四万人。西北边境一路、山西境内一路、海阳境内一路。除山西那支外,其他两路的目标都很明确,就是咱们所在的地方,升龙!大家都说说吧,有何退敌之策。”
郑梉的话音刚落,殿内便是一片嘈杂的议论声。
有对大明的突然入侵表示不解,有对郑楷、郑九的溃败难以置信。还有的,则是插科打诨,甚至思考着看能不能从中获取些利益。当真是心事各异。
坐在上首的郑梉没说话,就静静地看着交头接耳的一群文武,等待他们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终于,一个胡子花白文官打扮的老者开口了。
“总国政,大明虽强,但自永乐后,他们的皇帝一向对我们安南不甚上心。此时不远万里发兵而来,不惜大动干戈,为的到底是什么?只有弄明白了他们想要什么,咱们才能思考接下来的对策。”
“胡文材,我觉得你说的跟没说差不多。若是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这仗还用打么?再说了,加入他们要让咱们的安南并入大明的版图,咱们也答应吗?莫非你打算上赶着去做那大明的朝廷命官?”
胡文材的话音刚落,另一个声音便响了起来。只听声音不看人,就知道一定跟胡文材不对付。
“李成东!你给本官放尊重点。不要血口喷人!”本以为第一个发言能得到郑梉赞誉的胡文材被李成东呛的死死的,气得直瞪眼。
但李成东没再搭理他,而是向郑梉拱了拱手说道:
“总国政,既然大明已经率军前来,目的是什么都不重要了。咱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抵御住他们的进攻,甚至将他们击败,才有资格和他们谈条件、或者讨要说法。所以眼下的第一要务就是集结军队,对他们迎头痛击,让他们知道,咱们郑氏王朝也不是随随便便找个理由就能拿捏的!”
李成东的一番话说的是康慨激昂,仿佛已经击败了明军,俘虏了对方的将领,就要跟大明要个说法了。而且从众人的反应来看,支持他的说法的不在少数。
郑梉没有第一时间对他的话表示评价,而是召来了刚刚负责传递消息的士兵,让他将自己经历的战场情况再详细地讲述一遍。
这名士兵组织了一下措辞,从大明的船队进攻港口开始讲起,到攻下海阳城为结束。条理分明、重点突出的将自己的经历讲述了一遍。
听的一干文武是目瞪口呆,比听妖邪异事还匪夷所思。
“不可能!天底下哪有这么小且威力还这么大的火炮!还背着到处跑!简直是做梦!”一个武将反应过来大声叫了起来。
“就是!那些尼德兰人都说了,要想威力大,炮管必须要粗。这背在身上的小火炮都还不如过年放的烟火威力大吧?”
“还有那炸城门的炸药,十几个人背着的量就能将城门炸碎?谁信啊!定是那郑九不战而逃,怕大元帅治罪才命人传回来的假消息。”
众人的反应很强烈,但大多数都表示不相信,到后来开始有人嚷嚷着要治郑九不战而逃的罪。
最后郑梉实在看不下去了,咳嗽了两声,殿内才安静下来。
“我让你们来,是让你们说说接下来该怎么面对这样的明军的,而不是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