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第101章:野心
不管奥维茨如何苦劝,苏韵依然又是投了那家叫做“微软”的公司30万美元,换来了35%的原始股份。
按理说,以现在的未来两大巨佬的地位,其实她再努力一些,可能是能收到50%以上甚至是67%以上的股份占比。
但问题就在于,苏韵虽然有钱,种族和年龄所导致的社会地位却是她最致命的劣势。
她要是敢伸长双手占据住过多的股份,那么“外资”股份占比过高的这两只金蛋,就很有可能会受到她的影响,从而在其本土被压制发展和扩张。
苏韵也是没打算抱着这两只金蛋耗一辈子的心思,毕竟号称自由的美利坚是不会放任这种等级的高新科技企业被外人占据一块——除了担心利益被分薄了之外,高新科技这种东西的话语权也是必然要掌握在自己人手里的。
因此,随着两只金蛋的成长和发展,苏韵手里的股份势必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被稀释,从而置换成大笔的资金回流国内。
是的没错,国内。
苏韵可没打算永远都在好莱坞折腾,她那么努力地像只松鼠一样到处依靠未来知识钻营捡漏,为的就是等一个适合的时机,回往香江发展。
80年代赵氏电影公司开始衰落之时,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好时机。
那个时候同样也是香江娱乐界开始鼎盛的时期,她到时应该也有十五六岁,完全可以尝试挑战攀登主位,而不是依附着各方大佬而存活。
佳和是允许旗下艺人成立挂靠他们的卫星公司的,也不用担心会和佳和直接反面,反倒是能挂靠在佳和的护荫下,逐渐发展她自己的电影公司。
港片辉煌的时期就是那么天时地利的十来年,等她的公司完全成长起来的时候,已经能把同行熬得差不多了。
当然,港片市场的命数,在这个时期也差不多了——说到底,港片衰落的根本原因就是世界资本的博弈。
香江的现在,其实是很像好莱坞的过去:都是因为战乱等原因,使得了四面八方大量的人才汇聚到一处,从而培养出来最初的一批电影人。
港片靠着与日韩、东南亚等地区相同的肤色种族以及更贴近东方思维的故事,在好莱坞电影横行的亚洲取得一席之地的同时,迟早也是会败于这样的时势造英雄局面下。
所以说,港片成也时势,败也时势,在亚洲对好电影需求急缺的空档期趁着东风崛起了一波,结果不但后继无力还招来多方抵制。从台岛的限制令到日韩、东南亚的市场保护制度逐渐强硬,又迟迟无法与大陆交接之后,就会出现恶性循环,导致了无奈衰落的结局。
只要能解决市场这个关键点,其他的一切,都还是次要问题。
苏韵这几年专注发展海外,也是不想提前在市场未衰退时把香江其它电影公司都打倒,提前内耗掉了自己人的力量——市场的兴旺终归需要依靠行业的兴旺,她自己一枝独秀而其他公司都是废物辣鸡,是捞不到多少钱的。
在苏韵看来,想要振兴香江电影、打造东方好莱坞最根本的关键,就是要尽力联合香江的电影公司,从香江整块区域的整合开始,逐步蔓延至大陆和其他地区,再到站稳亚洲这块发展潜力无比巨大的市场,形成与西方电影体系相对却又相依的东方电影体系。
票房以及认可度这些,必然是会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加而增加;背靠着这样一个强大的文化市场,才能做起文娱产业。
但这一条路线的前提就是需要有一定的地位,除非是天生成为超强的大佬后人,否则不用先机预知这一点来部署多年积累原始资本,是无法抵抗资本市场对港片的打压的——这不是电影质量好就能赢的问题,而是多方资本联合抵制港片然后还大力推自制电影的市场抵制和政商勾结因素。
面对这样近乎无解的困局,只能用足够的资本作为敲门砖,合纵求生。
等把市场稳定下来之后,就是香江整个区域的转型。
一个足够分量的国际性电影大奖的力量,足以带动香江的电影相关业进行全方位的腾飞,从而让香江这个资源和面积认真算起来都不够分量的“小地方”,依靠电影产业和电影相关产业这些娱乐业的联动,作为香江这个地区新的经济产业支柱,养活整个地区的几百万人口。
这样,回归之时,上面的人也不需要为了给香江这个对外窗口腾出最好的位置,而只能选择无奈地压制其它开始腾飞的地区的发展,乃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唯一要解决的,就是整合的问题——港片衰落的另一个原因,就是90年代后房地产行业的兴起吸引走了大部分娱乐大佬的心思,使得他们将做电影的心思,都转投到了房地产这个一本万利的恐怖行业里。
拍电影赚钱?
赚是相对而言的,无可否认全球电影产值逐年递增,不过扣除掉各种各样的分成之后,苏韵以后哪怕是投资、导演、演员、后期等多个角色一手抓,一年能赚几亿美元也算是顶到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