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千三百八十三章 军户终结在五胡
玄武笑了起来:“你这个结论可真够吓人的,汉人军户居然是给胡虏取代了,可是我看晋朝时的天下兵马,还是以汉人为主啊,比如淮南三叛时出征的中原,关中,河北诸军,几乎都是这些地方的汉人军户呢。”
白虎平静地说道:“表面上看是如此,但这些部队里已经有了大量的蛮夷骑兵加入,他们随着各地的汉人军户兵马一起出发,却是在战争中起了突击的主力作用,晋军能打败吴国的十余万兵马来救,靠的就是这些凶悍的胡骑,甚至是在曹操时代,当阳长坂追杀刘备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胡骑了,只不过后世并不知道确切的情况,统称这些是虎豹骑呢。”
玄武点了点头:“原来如此,史书所载,曹操迁入并州的匈奴人不过十万落不到,而迁进关中的汉中氐人,羌人也只有数万户而已,就这些人,能成为后来魏军的主力,取代军户?”
白虎微微一笑:“匈奴虽然只有不到十万落,但当时曹魏的整个军户也不过二十多万户而已,考虑到匈奴的帐落几乎每帐都可以出丁作战,征发率很高。至于关中的羌人,氐人,从汉中迁来的移民只是一个开始,后来随着关中一带,诸葛亮带着的蜀军多次北伐,而关中陇右,甘凉一带的魏军也多次征发当地的羌氐部落到关中来救,打完之后,有些也就此在关中定居。加上之前东汉末年,关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汉人稀少,后来迁入的羌氐部落,就不占绝对的人口劣势了,这是时代的特殊,也可以看成,自从秦国入关中,融合了各路犬戎,义渠部落之后,关中再一次进行的夷狄融合。”
青龙沉声道:“象是苻秦,姚羌部落这些,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关中的?”
白虎点了点头:“不错,这些羌氐部落,本是游牧为生,也会一点耕作,经常是在河湟一带的老家,春季游牧,撒下青稞种子,然后以牛羊马粪为肥料,完事后另寻他处牧场,秋天回来之时,则可以收获青稞,这些人到了关中之后,有了这些习惯,就可以学一些简单的农事耕作。这就是半耕半牧,所以羌氐人进入关中,并不象纯游牧的匈奴,鲜卑人那样难以适应。”
“不过,关中的羌氐人也好,并州的匈奴人也罢,他们仍然没有被魏晋,以编户齐民的方式进行管理,这些部落,还是以部落的方式散居,耕牧,只听命于自己的部落渠帅,酋长,而这些酋长们则听命于自己的大单于,刘渊就是这样的匈奴大单于,其下还有左贤王,右贤王之类的副手,刘渊本人给圈养在洛阳,不得轻易地接触他的部众,但八王之乱时,天下打得一锅粥,于是晋帝想着让刘渊回去征募匈奴族人助战,这就开启了五胡乱华的大幕。”
玄武叹了口气:“这样说,是不是可以认为,自从曹操开始的汉人军户制度,到了八王之乱,以至于五胡乱华的时候,因为内战而大量的损失,当胡人各部的军队开始成为主力的时候,原来的军户也就没了吧。”
白虎淡然道:“可以这样理解的,八王之乱时,晋国看似兵力强大,但那承袭自曹操时代的军户制度,已经濒临崩溃了,西晋上下的士族掌握了政治权力,世家子弟都以靡靡之风,甚至是粉面小生为美,整个国家上下的审美观,价值观扭曲,世家公子们弱不禁风,不以为耻,反以为美,而对于质朴刚毅的军人,哪怕是以军功起家的司马氏皇帝,都会在背后耻笑其是兵家将种。”
“所以军户的地位,到这个时候已经是极为低下,三国结束,四夷宾服,天下人皆以为从此可以安享太平,而那些军户以杀人练武为业,在这个时候都给看成下贱之人,因为近百年来,军户只有打仗的义务,却几乎没有上升的空间,朝堂大权,皆为士族所占有,即使是武将出身的人,也争相进入士族阶层,耻于为将门。就象今天的刘毅,诸葛长民等人,迫不及待地想成为士族,而非军人。可以说,这是把百年前西晋的风气,都给带过来了。”
玄武叹了口气:“而士族子弟们不思进取,安于享乐的风气,也和今天几乎一模一样,一个国家的腐朽和堕落,就是从上层的堕落开始的。照白虎大人这么说来,曹魏的军户制度,并没有给军户中的将士们上升的机会,而朝中大权慢慢地又由士族所掌握,到了曹丕篡汉的时候,那九品中正制,是不是进一步地重文抑武了?”
白虎点了点头:“正是如此,曹丕为了篡汉,以结士族之心,要天下的豪强士族都拥护他,所以出台了九品中正制,从此彻底抛弃了以军功得富贵的路,当官不再靠功绩,也不是靠策论面试之类,而是以品级来分人的档次,分为九品,按不同的品级直接给予官职,这个品级,由各州的中正来评定,其实就是地方的豪强,名士之类的,他们肯定是给自家子侄或者是交好姻亲之类的家族子侄评为高品,只有品级够高,才能出来做官,于是就是做官,得权看的不是才能,而是出身,这等于把曹操的惟才是举也给取消掉了,所以后世曹操的风评才会如此之差。”
青龙冷冷地说道:“不过是回到了以前的制度而已,后来到了晋朝,又进一步地用了察举制来取代了九品中正制,不过换汤不换药,仍然是那套世家高门的举荐或者是评品级,来决定了自己家的子侄出道即可为官,而下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