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7 章
哼冷眼看这一幕。 “这一,刚登基。鳌拜是皇考留下的辅政大臣,是皇祖母也要尊重几分。纵然想要救下汤若望,也毫无办法。” 姜烟知汤若望。 为继利玛窦后,对国影响颇大的一位传教士。 历经明清两朝,在顺治朝甚至得到了不小的重用。 也因为顺治皇帝的照付,汤若望的许多工才得以继续。 明朝时,汤若望与师从利玛窦的徐光启一同编撰《崇祯历书》。 可惜的是,当时的反对派以及晚明的动荡,这本让国古代天文学与界天文学接壤的著在好不容易经历了十余的争论后,崇祯皇帝才要点头让这部书刊印,大明亡了。 最后由留在北京的汤若望删改百余卷《崇祯历书》后呈给顺治,改名《西洋新法历书》,得以推行。 只是,如今顺治驾崩,刚登基的爱新觉罗·玄烨是一个孩子,汤若望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和保护。 八岁登基,其实只是虚岁。 坐在龙椅上的这个孩子,真实龄是六岁。 放在现代是个上小学一级的小孩,已经坐在龙椅上,成为一个王朝的帝王。 “鳌拜在朝堂这么横行无阻?”姜烟对清朝的历史了解不算太深,尤其是清朝初。 毕竟,看到扬州嘉定,以及后来江西等的惨状,姜烟实在是不太能看下去。 对于鳌拜的专权,姜烟其实是很疑惑的。 历朝历代也不是没有辅政大臣。 但权臣总不会一开始出现。 可鳌拜好像是个例外。 “并非如此。”玄烨摇头。 提起早些的经历,玄烨的眼神里一片冰冷。 哪怕他知自己终将诛杀鳌拜。 如今再次看到这一幕,心里依然难以释怀。 “四位辅政大臣皆是皇祖母思虑再三挑选出来的,他们间也并非不曾有过权势斗争。爱新觉罗家吃过一次多尔衮的亏,又怎么会再养出一个多尔衮来?” 到底,这四个人是用遗诏的方式,合理合法的阻止了宗室内部那些有过战功的诸位王爷贝勒。 哪怕明知不可能有第二个多尔衮,也要将这些可能在刚萌芽的时候扼杀。 “当□□创立满洲八旗。至太宗后,太宗将正白旗和镶白旗与多尔衮三兄弟的正黄旗与镶黄旗交换。多尔衮权倾朝野时,将正白旗练成了精锐师。” 知无人能看到他们,玄烨走到那四位辅政大臣的边,提起大清的一切,他都是那么的自豪骄傲。 “皇考治罪多尔衮时,将他正白旗收回。至此,大清的上三旗确立。” 玄烨伸指那四个人,一个一个指过去:“他们,都是上三旗的人。用他们理所当然,又能阻止宗室干涉朝政,企图沾染皇权的心思。” 姜烟走上前,面对玄烨,直白的出了最重要的那个原因。 “多尔衮是亲王,是爱新觉罗的子孙。为摄政王,他能做的事情太多了。尤其是在你如此幼的时候。” 福临吃过的亏,孝庄又怎么会让玄烨再吃? “而他们,再权势滔天。于爱新觉罗家,也是奴才。” 主仆与宗室,天壤别。 玄烨沉默片刻,也没否认。 选择辅政大臣而不是摄政王,的确是这个原因。 姜烟步步紧逼:“结果你们也没想到,鳌拜会如此强势。” 玄烨磨牙,目光锐利的盯姜烟。 几息后,又不得不将视线转开,落在鳌拜的上:“的确。” 他们讨论的时候,朝堂上的事情也已经落下尘埃。 汤若望判了死罪,南怀仁被判驱逐出境。 这不是鳌拜一个人的决定,其他人或多或也都对汤若望的事情壁上观,或推波助澜。 毕竟,死一个西洋的传教士对大清没有任何影响。 赶走一批传教士,更没有影响。 在这些人心,大清将万万的存在,是锐不可当的虎狼师。 西洋科学? 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