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第 168 章
水光山色交融一片, 蜿蜒的溪水边会稽名士们沿着溪水边坐下。
在姜烟赶到之前,他们已经进行了上巳日祓祭仪式,有几人的手中还拿着沾了熏香的草枝。
三月上巳日进行祓祭仪式, 在溪水边沐浴, 以求消除灾病和不详, 也能感受初春的气息。
王羲之整理着衣服,幼子王献之坐在不远处, 在王羲之的对面还有出山为官, 担任司徒的谢安。
经过这些年的浮浮沉沉, 王羲之早已不似当年那个在卫夫人面前执着走自己书道的小少年,也不是那个见到妻子移开团扇便红了脸的新郎官。
他的双目平和, 但细看还是能看到藏在其中的执着坚毅。
对面的谢安笑得温和谦谦,却偶尔又能露出一点如狐狸般的狡黠。
王羲之身边是他的子侄, 王献之尤为引人注意。
年纪尚轻的王献之与王羲之少年时期很是相似, 但更为洒脱飘逸,放达不羁。
在上游的书童会将盛放着酒杯的木盘顺水而下, 溪水蜿蜒, 若是酒杯在谁的面前停下,就由作诗一首。若是无法作诗, 便罚酒三杯!
席间其乐融融,不少佳句涌现。
姜烟一直站在最外面, 看着犹如山水画一般的曲水流觞,露出一点轻笑。
后世的文人墨客向往魏晋名士, 或许也是因为他们得才华文采。
他们仿佛都是画中仙,举手投足, 哪怕朗声大笑都带着文雅。
好像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一个属于读书人的世界。
兰亭雅集中的每个人都沉醉其中, 感受着天地与文气涌动,在酒香和溪水潺潺的声音中惬意享受。
姜烟看着其中一杯酒顺水而下到了王献之的面前就停下了。
一旁的书童将酒杯和木盘拾起。
端着酒杯,年轻的王献之眼睛转了转,最后还是想不出来,只得笑着痛快喝下三杯酒。
“子敬这是在天地间醉了吗?”小溪对面的人轻笑,只是打趣之意,并没有要嘲讽王献之的想法。
众人哈哈大笑,只王献之红着脸,也不知是笑的,还是羞的,亦或是醉酒染红的。
“罚酒的也不止我一人,大家都醉了!”王献之端起酒杯,朝着那人敬酒,笑着痛快仰头喝完:“美景当前,就算无酒我也醉了!”
众人的笑声更是惊起了一片山林中的鸟。
雅集快结束的时候,众人都推举此次促成兰亭雅集,也是如今德高望重的王羲之为这次的雅集做序。
“王公书法名传天下,才气更是无人不知,此次雅集做序,非王公莫属!”
“是极!今日雅集如此欢快,若是王公推辞,我等也不好意思班门弄斧啊。”
“王大人还是切莫推辞了。也只有您的书法和才华,才能写得详尽今日之景,就不要推辞了。”谢安也坐在溪边朝着王羲之拱手,眼中的崇敬之色不是假的。
大家都这么说了,王羲之也不好再拒绝。
吩咐书童拿来桌案和笔墨纸砚。
铺就好后,谢安等人也都围聚在王羲之的身边。
磨墨是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做的,王献之就站在桌子的另外一边。
砚台里的墨都磨好后,王羲之目光在几支笔上划过,伸手拿起了那支鼠须笔。
姜烟也想要看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真迹的模样,此刻就站在王羲之的对面,稍稍扭着脖子就能看见《兰亭集序》的内容。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看着跃然于纸上的字,笔墨酣畅,明明每个字都透着潇洒之意,可到末尾收笔又不见张狂。
如持剑的谦谦君子,持利器,却又饱含君子谦和。
姜烟这些年看着王羲之闭门谢客,不愿再入朝堂纷争,也不想成为谁手中利用的棋子。
他沉浸在书道之中,汲取百家所长,从少年时的汉魏遗风中的古朴,透出如今的洒脱自然。
“书道……”姜烟脑海里倏地想起了卫夫人当年看到那个“道”字时的笑容。
当时姜烟还不明白,为什么卫夫人会看到那个字后露出释然和满足的笑。
可现在,姜烟明白了。
正如嵇康要将音乐从礼教中解脱出来,王羲之的书道也让书法从千篇一律的汉魏遗风中脱出,让书法赋予自由、思想的美感,让它独属于每一个人。
姜烟真的从这一笔一划中,仿佛窥见了天地宇宙。
那些线条中,王羲之的所有情感,抱负,尽数冲出。
周遭的一切静悄悄的。
没有谢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