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以万物为刍狗,权斗不看苍生
第431章 以万物为刍狗,权斗不看苍生
渤海湾旅游,主打的是情怀。
这些年,百姓都富裕了,渤海湾沿线城市百姓对海洋的记忆,肯定是深入基因的。
当海洋要被填充,家乡大变样,肯定能吸引一批批游客回乡记录童年的记忆。
情怀牌,永远不过时。
尤其对那些过过苦日子的老一辈,他们珍惜现在的甜,更珍惜苦难时光。
他们和年轻人还不一样,年轻人对乡情没太多感触,反而四海为家,哪里有工作机会,哪里就是家,家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但老年人不一样,他们有很浓郁的乡情。
重土难迁,他们进城打工,都是被逼的,为了孩子结婚,为了买房子,为了儿孙能过上好日子,才出来打工的。
他们经历过景泰八年前的困难,也经历过景泰十二年之后的辉煌,他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他们的思想,跟不上新潮思想。
他们受不了快节奏生活。
他们也是最具乡情的一代,充满回忆的一代。
可是,当他们步入老年的时候,却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在自己家乡安静死去。
他们要在城市里,给儿子闺女哄孩子;要留在城市里,因为儿女不放心他们回老家;要留在城市里,因为回老家就意味着儿女不孝顺,他们不忍让儿女背负骂名。
而故乡,会在他们的记忆中不停被美化。
思乡之情,如百爪挠心,萦绕在心头。
当闻听家乡要动迁的时候,思乡之情会在顷刻间崩溃,回家是不可能了,那就买一张车票,回家旅游,再看一眼故乡。
而年轻人是理解不了这种情怀的。
只有等他们老了,才会知道,自己的家该多么好,而他们的家,则是城市里,城市的楼房总是缺少几分记忆点,也就缺了几分乡愁。
打情怀牌,永远不过时。
旅游的核心,是猎奇和情怀。
渤海湾旅游二者全占。
朱厚煐在大连什么都没看到,直接乘船去平壤。
平壤,也是一座千万人口级的超级大城市,人口达到了2100万,是整个朝鲜北方的人口集中地。
朝鲜有三座大城市,平壤、汉城和釜山。
其中平壤最没有特色。
朝鲜布政使没少琢磨,想开发平壤旅游,比不过大连,赛不过汉城,甚至连北面的长春都不如。
至于朝族特色,别逗了,朝鲜省哪里没这种特色啊,非要来平壤玩吗?
关键平壤物价超级高,东北物价第一高。
这里物价高,主要是运费贵。
平壤不靠海,却又距离海边不远,朝鲜北方勉强能耕种,却养不活平壤两千万人口的。
平壤所有生活物资,都要从黑吉进口。
吉林有海,要么在元山港停船,要么绕行整个朝鲜半岛,在平壤港停船,运费确实高。
另一点,则是平壤四不靠。
平壤上下南北,都没有大城市,距离沈阳、大连、汉城都比较远,无法形成城市群,互助互补。
还有就是,平壤成为大城市,是政治原因,朝廷扶持。
因为在景泰五十年之前,朝鲜省人口都往南跑,汉城、釜山、春川人口太多了,整个朝鲜北部空虚,人口高度密集集中在南部。
而南部地形比北部更恶劣。
朝鲜这块烂地,北部特别烂,南部是烂到了极致。
所以古代中原王朝真看不上这里,真的不想要。
否则大唐怎么可能不要?明清都有朝鲜请求内附的记录,全无例外的拒绝了。
朝鲜,类似于贵州的地形,丘陵沟壑,没个好地方,种地不打粮,放牧没草原。
以本地的地理环境极限,最多能养活两千万人口,还不能吃肉。
如果吃肉的话,也就三四百万。
极限了。
景泰朝的朝鲜,吃的是东北粮食,之所以南部繁华,因为距离东北近,从吉林的海港出发,不用绕行整个半岛,节省运费。
还有一点,则是朝鲜的王都在汉城,有天然优势,其次是气候环境比较好。
在景泰五十年之后,朝廷就倾斜资源发展平壤。
在十五年间,春川人口急速下降,汉城人口也从2700万人,降到了2300万,釜山也从2600万人口,下降到了2000万。
人口北流,也是保护朝鲜土地,谨防朝南土地荒漠化。
缓解北方人口严重空虚的窘境。
所以,平壤物价奇高,朝廷宁愿贴钱,也不能任由人口向南流动。
平衡发展,是景泰朝的主基调。
朱见漭秉政后,在这方面一以贯之。
平壤一份盒饭,敢卖60元,在人均工资3000元的时代,敢卖60元,谁敢信?
这是普遍物价。
京师怎么样,整个北直隶1.7亿人口,繁华到什么地步了,寸土寸金吧,一份盒饭,15元而已。
东北物价最低,长春一份盒饭6元,哈尔滨7元,海参崴6元,沈阳6元,大连7元,汉城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