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王阳明2
这是朱厚熜登基以来,第一次有人在朱厚熜面前谈四川的问题。
这让朱厚熜颇为新鲜。
加上是王阳明这样的大佬,朱厚熜就更感兴趣。看朱厚熜很认真的听自己的话,王阳明心里是比较满意的。王阳明从小就是才华横溢,但正因为太天才,反而仕途非常不顺。
因为当时的政坛大佬都非常忌惮王华、王阳明父子。
王华是状元,很快又称为明孝宗经筵日讲讲官。而王华给明孝宗当讲官,迅速吸引了明孝宗的目光,明孝宗对于王华非常欣赏,非常器重。短短时间之内,王华升官速度惊人。成为明孝宗经筵日讲讲官六年之后,王华就成为了翰林学士,掌翰林院。过了一年之后,王华担任翰林学士兼任詹事府少詹事。同一年王华又担任礼部右侍郎。
真正的圣眷日隆。
以至于当时的内阁阁臣都在排斥王华,打压王华。实在是因为王华升官速度太快,皇帝也是越来越喜欢他。如果这样下去,一两年之内王华入阁都是正常的。
李东阳、刘健、谢迁他们占据内阁阁臣位置,并不愿意再分给王华一个名额。而且他们都担心,王华这个皇帝的宠臣入阁,以后内阁最受皇帝信任的变成王华,直接影响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是联合起来打压王华。
明孝宗是一个脾气很好的皇帝。
内阁阁臣联合打压王华,不让王华入阁,明孝宗也不强求。而这个时候王阳明横空出世,和王华一样的才华横溢,这让这些内阁阁臣更加忌惮王华。
所以打压更多。
王阳明科举都颇有波折。第一次参加会试,虽然没中进士,但当时朝野都知道状元王华有一个才华横溢的儿子。连当时的内阁首辅李东阳都认为王阳明有状元之才。可越是如此,朝廷重臣就越是打压王阳明,王阳明第二次会试也没能够成功。第三次好不容易中了进士,此时的王阳明都已经二十八岁。如果是普通读书人,二十八岁中进士,还是二甲第七名,绝对是值得吹捧的。但王阳明这样的天才,二十八岁中进士算是晚了很多。中进士之后,又没有给他一个很好的位置。反正王华、王阳明父子,因为太有才华,反而一直在受到打压。
等明武宗登基,刘瑾当政,就更不待见王华和王阳明父子。刘瑾本来是想要拉拢王华父子,对抗李东阳,对抗明武宗的老师杨廷和。可是王华此人有读书人的高傲,不屑于和权阉合作。因此大大的得罪了刘瑾,差一点就招致了杀身之祸。等明武宗解决了刘瑾,很多被刘瑾打压的大臣重新受到了重视。但王阳明依旧不被明武宗喜欢,只能是做一个六部小官。
而此时的王阳明,因为多年在地方讲学,在读书人中间名气非常大。
但明武宗依旧是忽视王阳明,没有重视过王阳明。要不是宁王之乱,王阳明的一辈子就是小官。不过今天王阳明第一次见到朱厚熜,却发现朱厚熜很是认真的听自己的意见。王阳明五十多岁,第一次感受到有一个皇帝还算是重视自己的意见。
才华横溢的王阳明,很喜欢这种感觉。
被人肯定,特别是被皇帝肯定,对于王阳明这种“圣人”级别的大佬来说,也是非常渴望的。所以继续道:“再说说四川茶叶,那也是需要朝廷投入的。现在四川茶叶,那都是散落的,没有渠道,因此也无法出川。朝廷如果专卖,再配合目前海商出海,可以把大量的茶叶拿到外面卖。等四川盐茶有了一定的发展,自然会有大量的商人入川,到时候就能够接替朝廷专卖。”
“嗯。”
王阳明不是赞成朝廷盐茶专卖。
而是认为四川先期发展需要钱,而这些钱目前能够拿得出来的只有朝廷。宋朝的时候,四川的经济还不错。但现在的四川,没有朝廷的投入,很难有大发展。等这些产业有了一定发展之后,可以让商人代替朝廷专卖。
或者朝廷把手中的专卖权卖给商人,也是一笔很大的收入。
“新建伯,卿的切入点不错。卿给朕说说到时候朝廷收入如何?”
“皇上,四川茶的问题,臣还需要更多的资料,而且还要看海贸的情况。若海贸货物需要大量的茶叶,那么四川茶叶会给朝廷带来大量的收入。臣主要说说目前井盐的情况。目前四川井盐,每年的盐税总额在七万两左右。若是朝廷能够整顿四川井盐,加上开发四川井盐,盐税总额会迅速增加。只要能够恢复到宋朝六千万斤的规模,那么朝廷盐税总额就能够达到二十万两。其实臣仔细研究过四川井盐历年的数据,六千万绝不是四川井盐的极限。只要有足够的支持,四川井盐的产量可以达到更多。而且一旦四川井盐专卖,那么朝廷收入就不仅仅是盐税。臣敢肯定,只要大力发展四川井盐,四川井盐每年最少可以给朝廷带来五十万两以上的收入。”
朱厚熜点头。
对于王阳明的分析还是支持的。或者说王阳明的预测还是很保守。
四川井盐的产量,清朝雍正年间可是达到了一亿斤。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