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科学和技术2
重物肯定是率先掉下来,这是一个“常识”问题,难道这也是一个问题。就连跟着朱厚熜的王瓒、汪鋐、翟銮、严嵩他们都不明白朱厚熜的意思。难道朱厚熜这个小皇帝稚气未脱,还想和这些读书人玩小孩子把戏。
一堆人都莫名其妙。
朱厚熜摇摇头,道:“我认为两个石头会同时掉地。”
听到朱厚熜这么说,很多人都看向了朱厚熜。
虽然朱厚熜是皇帝,但大明朝读书人增多,文官都是读书人出身。他们可不愿意大明朝出现“指鹿为马”的事情。就算朱厚熜是皇帝,也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一些不合适的话。
朱厚熜看这些人的疑问,笑着道:“朕自己没有做过,但朕缺确信这一点。为什么?如果两个石头因为轻重不一,所以掉落地上的时间不一。那么我做一个假设,把十斤石头和一斤石头绑在一起,那么它和十斤石头相比,谁更快落地。如果是重量来说,十一斤肯定比十斤重,那么一定先落地。但这个十一斤是十斤石头和一斤石头绑在一起的,一斤石头比十斤石头降落慢,那肯定会扯后腿。这样的情况之下,捆绑在一起的十一斤石头,怎么可能比十斤石头更快落地?谁能够解释这一点。”
这个是一个很有趣的物理实验。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直接改变了重量决定论,为物理学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朱厚熜想了很多,发现这个的确是最适合的一个实验。虽然最简单,但却是最直观的一个实验,也是最有趣的一个实验。朱厚熜扯了一圈,正好说出了重量决定论最大的问题。
很多人想不明白,朱厚熜怎么对这个感兴趣。
但同样很多人的确被朱厚熜说的话给陷进去了。就如朱厚熜说的那样,大家忽然觉得的确是有问题。说起来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就是重的东西比轻的东西更快落地。
没想到朱厚熜一句话完全改变了大家平时的认识。
“你们是不是想着,朕平时无事可干,所以研究这样没用的东西。”
“臣(学生)不敢。”
虽然心里是那么想的,但也不能表现出来。
朱厚熜不在意的摆摆手,道:“这两年我朝和来自遥远西方的佛郎机国打了两场仗,兵部汪侍郎是两场战争的指挥。他在奏章当中写两场战争,除了表示佛郎机国蜈蜙船和佛朗机铳的优势之外,还表示佛郎机战船炮手的命中率高于我朝炮手。因此朕就想,这火炮的命中率是怎么来的?那些炮手是怎么确定火炮打出去的炮弹会打到哪里?炮手瞄准一个目标,是怎么确定火炮的炮弹可以打中那个目标?”
“汪侍郎(汪鋐),你说说。在战场上炮手是怎么打炮的,他们是怎么瞄准目标的?”
朱厚熜突然问了坐在自己右下边的汪鋐。
汪鋐猛地站了出来。
朱厚熜这个问题,让汪鋐都很惊讶。因为从来没有人考虑过这个问题,汪鋐作为前线带兵打仗的大佬,也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
但并不是不知道这个。
汪鋐立马开口道:“皇上,炮手打炮,是靠着平时的训练。有足够经验的炮手,他们熟练的掌握开炮技术。越是这样的炮手,打中目标的可能性越高。因此在战场上,需要这些有经验的炮手。”
“说白了就是靠感觉?最多就是熟能生巧。”
“是。”
汪鋐点头。
本来就是如此。
不要说是现在的火炮炮手,就是几百年后的炮手,对于开炮都是一知半解。清末民初的时候,中国军队的大炮威力完全不是现在可以比拟的。但那个时候炮手也不懂得怎么开跑,都是凭着感觉开炮的,因为大量的炮手其实就是文盲。因此北洋军和早期国军部队,步炮协同非常差。炮兵根本不敢和步兵一起行动,都是炮兵开完炮,步兵再上。因为炮兵担心炮弹会落在步兵阵营。
几百年后是如此,现在就更不用说了。
炮兵都是一直训练,慢慢的摸索。开炮完全是凭借着经验,命中率当然是不可能很高。朱厚熜让汪鋐坐下来,然后道:“但朕认为这样的办法不好,非常不好。”
汪鋐静静地听着。
如果只有皇帝一个人,汪鋐肯定会反驳朱厚熜。虽然汪鋐承认朱厚熜聪慧天生,比自己想象当中聪明,能力强。但毕竟朱厚熜没有经历过战争。
怎么打炮,难道朱厚熜比汪鋐这样的前线将领更懂。
但现在不行。
这里是国子监,这么多官员学子在这里。只有那些脑袋有问题的人,才会不分场合的给皇帝难堪。显然汪鋐不是那种傻子,怎么会在这样的场合之下怼皇帝。
“为什么一定要凭感觉?为什么我们不能计算出火炮的射程。根据火炮摆放角度的不同,火炮射程不同,把这个距离计算出来。以后我们的炮手,只要根据计算好的射程,调整火炮位置和角度,那样不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