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诸子(第一更求月票)
头道:“汗阿玛已经抽调御史,往福建、广东、广西三省查看。” 天高皇帝远,地方乡绅势力庞大,子弟为非作歹,出了人命官司,操纵司法、胡乱结桉就不稀罕。 四阿哥在刑部的时候,也发现了好几例不对的桉子,都叫人发回重审了。 只是他没有想到,八阿哥这里,会揭开此事,将刑部的人都牵扯进去。 如此,就不单单是地方官员审桉不清,刑部也不清白,才会由督察院安排御史下去巡查。 四阿哥鼓励道:“既是揭开了,就要一查到底。” 如此,才会利大于弊。 否则的话,含湖结桉,就要吃亏了,既得罪了人,还在御前落不下好。 八阿哥也明白四阿哥话中之意,颔首道:“责无旁贷。” 眼见着两人正经八百的,三阿哥看过来,听了两句,道:“庄亲王在刑部监管了十来年,什么都绕不过他去,八弟回京后,顶好多往庄王府跑两趟,说清楚了,别落下嫌隙。” 这是好话了。 八阿哥心下狐疑,面上却恭敬道:“多谢三哥提点,回京后我就去拜会庄亲王。” 三阿哥点头道:“那就更好了,汗阿玛在乎规矩,指定也不乐意咱们兄弟慢待宗亲长辈。” 四阿哥看着三阿哥,都觉得稀罕了。 进了一趟宗人府,大起大落的,居然成人了。 这几个月很有当哥哥的意思,在弟弟们面前也谦和了,不再争锋。 对着大阿哥,三阿哥也是恭敬模样。 仿佛之前那个小气要强的三阿哥,已经改头换面。 四阿哥觉得这是好事。 只是眼下也不是闲话的时候,他还要往御前去,就跟大家别过,往御帐去了。 五阿哥晓得有信到了,着急回帐子,也走了。 就剩下三阿哥与八阿哥两人。 八阿哥看着三阿哥道:“三哥行事,跟之前大不相同……” 三阿哥夏天的时候爱拿个扇子,眼下手中没有扇子,却换成了一对官帽核桃,正来回盘着,道:“八弟不是也不一样了么?” 早年的时候,有个好人缘;开府以后,迎来送往的,没有皇子架子,跟宗亲多有走动。 眼下,才有正经当差皇子的样子。 八阿哥垂下眼。 之前他想着关系很重要,跟裕亲王府与恭亲王府走动的也亲近。 可是这世上的人,没有谁爱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的人更多些。 这就是人心。 他要的繁花锦簇,需要他自己根深蒂固才行,否则就是海市蜃楼,风一吹就散了。 * 御帐里,康熙看着手中的册子。 这是四阿哥拿来的,是玉米地的收获册子。 上面有详细的数据,一亩地多少株玉米,结了多少棒,产出多少斤,晒干后多少斤。 海淀的一百二十亩,通州的九十亩,保定的八十亩,以亩为单位,都是这样详细记录的。 除了这些,还附带三地这几年的晴雨表,以及这几年的麦、豆、高粱的产量。 不说试种成绩如何,只这样的总结,这一年试种下来,就能顶几年。 有麦、豆、高粱的产量做对比,明年雨水大了,或是雨水少了,这玉米产量也能估算出来。 “好!好的!好!” 康熙也带了几分激动。 上等田的产量提高两成,中等高三成,下等高四成半。 这说明什么? 玉米适合在直隶推广。 若是在下等田种玉米,那一亩就能多几十斤粮食。 “如今直隶是豆麦连种,玉米地也要如此才好,明年可以跟豆子连种……” 康熙沉吟了一下,吩咐道。 四阿哥仔细听了,记了下来。 因豆麦连种,康熙又想起了南方的稻麦连种。 稻麦连种,以水稻为主,麦子为辅。 麦子的产量不足百斤。 若是稻子跟玉米连种呢? 康熙就道:“不单在直隶试种,明年开始在盛京与苏州,南北试种……” 四阿哥听了,没有立时应声,而是面上带了几分为难。 康熙望了过去。 四阿哥道:“汗阿玛,苏州还好,江南人口多,不缺佃户;可是盛京这里,民人少,旗丁不种地,能抽调的佃户少。” 这农耕,还是以人为本。 这试验田,又跟寻常庄稼不一样,精工细作的,需要的人力也多。 康熙听了,沉吟,想起九阿哥之前的提议。 在京无产的贫寒旗人,可以发回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