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0343章:荫补之官,如何处理那些无用的官二代

第0343章:荫补之官,如何处理那些无用的官二代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苏良讲完后。

一名民间小报撰写人为苏良的这番言论起了一个名字。

名为:仕途劝退论。

依照苏良所言,官员数额减少,读书人数逐渐增多,那朝廷自然是优中选优了。

此等大势,无人可逆。

若无过人的政事才能,想要入仕为官,那就是异想天开。

苏良这番话,打破了许多读书人的优越感,也让很多人瞬间清醒过来。

优胜劣汰,实乃常情。

自己若跟不上大宋走向兴盛的步伐,那自然无法步入仕途。

书生士子们问询的方向突然就变了。

……

苏良这番言论,也引得二人深思。

那些只会坐在马背上看风景或不断用鞭子痛打马匹的人,注定会被淘汰。

当下,唯有认真驱赶马匹的人,才有资格坐在马背上。

当下的大宋。

当下的大宋就像一辆疾行的巨型马车,百姓为马,官员为马夫。

“欧阳学士,我擅于诗赋,但不擅于策论,我朗诵两首诗,您能否点评一番?若后年科举不中,我……我就卖诗为生了!”

在当下这种良好的环境氛围下,读书人凭借着自身学识,依旧可以在其他行业做出成绩。

接下来。

这一刻。

……

“读书应时时思变,变则可入仕,不变难为官。”

已经不是那个颤颤巍巍、负重前行的跛脚大宋了。

“三位官人,其实我对三司的税收制度有所研究,能不能在这里说一说,三位也指点一番。”

一言以蔽之——

“苏御史,你觉得我若是弃仕途而从事农耕,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利用我的学识使得天下的田亩法令更健全,更有利于穷苦百姓?”

欧阳修、苏良、王安石三人,听到这些问询,不由得都露出了笑容。

……

欧阳修与王安石也都站起身来。

好在苏良也为众人指引了其他方向。

这才是大宋年轻人应有的模样。

满怀热情,斗志昂扬,且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

与此同时。

人群中那些只想着谋求自身利益的读书人,都乖乖闭上了嘴巴。

一时间,问询者无数。

本应是剑拔弩张的论辩场景,却和谐得如同私塾里的师生对谈。

第二日。

对谈依旧,和谐依旧。

在苏良的建议下,富弼、范仲淹、王尧臣三位相公也来了。

场面愈加热烈与和谐。

许多未曾经历过世俗险恶的年轻读书人,对未来充满了向往。

所关注的。

都是如何能使得大宋变得更好,如何能帮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苏良等人如同看到了十七八岁时的自己。

非常喜欢与他们畅聊,也从这些年轻人的身上吸取到了许多养分。

……

午后,垂拱殿。

当赵祯听闻到国子监前发生的事情后,不由得乐了。

“朕本以为双方定会吵起来,甚至还有可能发生动乱,便暗中派禁军保护他们,哪曾想竟然聊得其乐融融,氛围越来越好!”

赵祯面色愉悦,喃喃道:“官民对谈这种形式不错,朕应该在地方上也施行起来,让官员们走进百姓心里,如此一来,才能更加迅捷地解决问题。”

要知。

即使是一些县官都不敢与百姓面对面对谈,不敢正面回答百姓提出的问题。

朝廷若推行这种方式,定然能揭露出诸多问题。

……

很快。

变法司颁行的科举改制之策,便传到了各个地方的读书人耳中。

最开始,地方上的书生与汴京城的书生士子一样,无比愤怒,非常排斥,认为朝廷是要砸了他们的饭碗。

但在三五日间。

欧阳修、苏良、王安石等人在国子监的言论也通过小报传到了他们的面前。

很多年轻书生渐渐明白了朝廷的用意。

反对者一下子减少了许多。

这些消息都逐渐汇总到了变法司。

苏良等人都甚是兴奋,改革吏治、去除冗官的第一步终于走出来了。

……

又一日,变法司内。

富弼、曾公亮、范仲淹、王尧臣、梁适、苏良、王安石、司马光八人聚在一起。

开始讨论起了朝廷的门荫制度。

相对于缩减合并衙门,大幅度裁减官员。

门荫问题更好解决一些。

所谓门荫,凡以亲属官荫奏补为官,皆可称:门荫。

当下。

大宋从六品以上的文官、诸司副使以上的武臣,皆享有门荫待遇。

门荫范围涉及:子、孙、曾孙、兄弟、叔侄等,非常广泛。

大宋的门荫方式有多种。

如郊祀门荫,皇帝生日荫补、改元荫补、致仕荫补、遗表荫补等。

荫补官员数量甚多,每年能达四千人以上。

不过大多下沉在地方州县,担任财务监当官、巡查使等中低级差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