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土地政策
春耕这种大事可是耽误不起的,谭无名深知不能因为修路而耽搁,官府派去的人员必须转移一部分回来开展春耕。他提醒林朝光和熊忠等人,路的修建可以缓一缓,需要让一些人回去种粮食。 现在,湘军已经在临湘府建立了有效的统治,他们清理了大量无主农田,并把它们统一登记在湘王府下,作为官田使用。 由于湘军再次击退了清军,导致来临湘避难的灾民越来越多,这些灾民的安置成为官府的重要议程。 谭无名认为,现在是推行租田政策的最佳时机,他希望把这些灾民纳入计划中。 随着他的提议,林朝光特意组织了一个紧急会议,临湘府通判以上的官员全都参加了。 在会议上,谭无名发言,“关于灾民的事,大家怎么想?” 熊忠作为负责农业事务的官员,站出来说道,“主公,年后春耕在即,可以让他们参与官田的春耕。” 通判徐绩说道,“将这些灾民分到各县,每个县接收一些,一些无主之田,可以雇佣他们开垦。” 谭无名点了点头,说道,“春耕问题,牵连着分土地,可以这次一并解决,没土地的,直接分土地。” 谭无名继续补充道,“我的建议是直接给这些灾民分田分地,官府租给他们一些土地,这些土地他们只能耕种,不能交易,用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地方安定。” 熊忠赞同道,“主公建议很好,现在临湘府的举措,不仅能促进当地的社会繁荣,还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此外,这些人口也能够为湘军提供适当的兵源。” 林朝光若有所思问道,“那怎么个租法?现在各县过来的灾民,统计下来大概有一二万人。” 熊忠站出来,回答道,“可不可以这样,每个丁口分十亩田地,不分男女,年满十六,都可以分十亩土地。” 林朝光问道,“如果灾民是一大家族过来的,有二十三十人左右,那如何是好?”熊忠想了下,挠了挠头,确实,这种分法,对于人多的家族就非常有利。 谭无名笑了下,说道,“可以定个限制,每户最终不超过一百亩。” 徐绩问道,“主公,为什么是一百亩?” 谭无名神色自若地看着众人,心中早已有了定夺。 “说起限制土地政策,这个上限一百亩地是现在生产力的顶峰。虽然农田需要大量耕牛和劳动力来种植,但正常人家仅靠自己是绝不可能种这么多土地的。只有富人才有实力拥有一百亩以上的土地,他们才能够雇佣人手来种地。” 他的土地限制政策主要是为了瓦解宗族,消除家族与佃户之间的人身依附的关系。 熊忠表示赞同,并提出如果一个家族人多超过了上限,可以分家。 谭无名点头表示认同,但具体租多少土地以及分配如何需要实地调查后才能做出决定,不要超过规定的范围就行。 “那……我们征收田地收成多少?”徐绩问道。 “考虑到,我们以后会投入春耕用的种子,诸多农具,以及骡马耕牛,计划头二年征收田地产出的三成。三年后,降低至两成五。佃户租种满五年后,和其它农民一样,只需缴纳一成五即可。” 考虑到这个时代的工业能力,与现代有着巨大差距,谭无名根本不敢取消或者实行过低的农业税。他只能采用分步降低的方法,实施一成五的保底农业税,即使这么做也会让官府略有盈余。 对于谭无名来说,最重要的是大力发展国家生产力,增强工业实力,并积极促进对外贸易。这才是集聚财力、国力的发展途径。 作为一个穿越者,他的思维和格局当然不简单,固然不能仅仅局限在农业税方面,还需着眼全局,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推进生产力的发展。 徐绩赞叹道,“主公真是宅心仁厚,临湘府的农民有福了。” 谭无名继续道,“说完官田的处理,对于地方豪绅持有土地,也需要严格规定,每户最多持有不超过五百亩土地,如果是大的家族,同样可以分家持有。只要孩子成年,就可以独立分出一户。要不然官府只能强制购买他们多出来的土地。” 要知道,明末人均土地不稀缺,但是士绅勋贵占据绝大多数土地。明朝亲王国公手中都有几十万亩土地,东南大地主家里更是上百万亩土地。 像明朝首辅徐阶名下有二十四万亩土地,他也是当时上海松江地区最大的地主。而同时期,另外一个首辅大贪官严嵩,他对于土地的偏爱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地步,在他的老家袁州府,他的名下有一百六十万亩的土地,足足有十分之七的土地都被严嵩纳入了自己名下。 在湘军的治下,谭无名绝不允许这样的大地主存在。临湘府由于经历了明清几轮战争的摧残,遇到的阻碍倒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