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 渐进
税之外,最大的稳定财赋来源。 然而,这也是当下受命监国的太子殿下,需要有所保留的领域。因此,能够被摆到他御案上的,只有天城王朝和六大公室之外,那些分属宗室、外戚各支藩家;或是大征拓后期委命的新藩、岛侯之流。 同样对监国太子有所保留的,或者说需要避嫌的;则是以大内的北衙六军,外朝的枢密院、总章参事府为首的中外军队体系。这也是历代的天子在退位太上皇之前,所必然保留到平稳交接的最后权柄。 因此在通常情况下;无论是枢密院还是参事府,会派专人加入监国的行在,以为定期通秉具体部门的动态和日常运作。宿卫宫禁的左右羽林、神武、龙武六军;同样会分派一部轮值监国配下作为过渡。 当然了,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确保和维护太子的地位,也是为了防止监国的太子,万一为奸邪所惑一时想不开,或是受到小人的挑拨急于上位,因此走上父慈子孝的歧途;所提供的变相保险措施。 当然了,自从梁公主持的泰兴改新,以及尧舜太后扶政六朝以降;就基本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或者说,在稍稍出现苗头之际,就已经被扼杀于萌芽;因此保持了历代天家,一个普遍相对体面的传续。 显然到了这一代,也不会有所意外的。只是,在这位监国太子的桌案上,又别设了一个小奁;用作专门收拢加急递奏的突发意外事件和状况,日常重大的军国机要;以及太子特别关注的几个特殊部门。 比如,在事实上直接向监国负责的清正司;分属东都和西京的暗行御史部;南衙十六卫的特殊部队——健锐五营;以及事实上代表朝廷立场,分掌江湖人士、绿林豪杰、海内游侠而的京华社和新京社。 也因为是针对天下的妖变和兽祸,而专门设立的朝廷新部门;之前并没有相应的成例。因此,太子才能以监国的名分大义;在暗中运作和明面上据理力争,最终将其日常监管的权宜,逐步收纳于麾下。 虽然因为天象之变而妖乱频现,导致了国势动荡,天下纷乱;国朝的藩贡体系都因此影响深远。但这也给与了监国太子,某种程度上的期许和指望;因为动荡于混乱,也代表更多建功立业的际遇抉择。 至少,相对于那些被称为“艺文天子”“风流之主”的历代先帝;又有多少是真的垂拱天下、无为而治呢?只是因为天下太平、四海无事;就算身为人君想要有所作为,也难以找到入手和着力之处。 反而因此受到外朝,那些当权大臣的阻谏和擎制,引起天下臣民的担忧和连带诸侯外藩的反弹;用当初宝元帝临终叹然之言,身为帝君诸多不自在,就连宗室旁支都不如;至少彼辈可以拼搏外域。 相对于无论如何的毁誉,都注定要青史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父皇。他若能以储君监国之身拨乱反正,那毫无疑问就会成为振兴皇权,克复国家的一代圣君、明主;因而他也特别重视和关注此类事态。 从某种意义上说,皇权若能够得到那些超凡手段的背书和保证;那他又何以吝之功赏恩遇;乃至不惜宗室骨肉结以亲缘呢?从这一点触发,他就对那位身为西京监守要任,却被圈禁的皇叔郑王颇有杯葛; 因为行事荒诞的他,从一开始的处置不当,就一步错步步错下去;将一个原本能够成为天家助力的关键,不断地结仇和怨怼;隐隐推到皇家的对立面上去。需要重新付出极大代价来挽回和笼络…… 更别说,他私下豢养异类和包庇罪徒、恶党的行径;被揭举出来又在外朝引起了偌大风波,父皇用尽了多少代价,才让事态不至于扩大,勉强保全了天家的体面;仅是被罢黜圈禁也是在太过便宜。 然而在片刻之后,他因为处理了太多的奏闻,还算是平稳而麻木的心情,就被一封通政司转呈而来的飞电传讯给打破了;因为清正司和新京社,居然在胶西板桥镇当街争斗,还被那位妖异讨捕拿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