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姨妈找他们二人打听清楚,可这夫妇两人矢口否认,只说她听错了。并警告她一旦传出谣言兴起风浪,我在兴州将军府必不能好过。姨妈被这话吓到,自不敢状告老太太。待她想好对策再去寻找管家夫妇二人时,那两人却早已离开昌安城了。姨妈不知道兴州将军府是怎样的情况,只得几年来三番五次的打听。终于在我七岁那年,姨妈跟大伯和伯母一起去了一次兴州,得知当时那两个管家夫妇也早就被邵筝儿发落了。她心中更加笃定,才同我说了缘由,叫我小心防范,切勿认贼作母。” 宁璋听后略想了想,就点头道:“大阮姨娘一无依靠、二无手段,的确除了担心什么都做不了,想必她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吧。” 则崇道:“是的,她只能告诉我小心提防,叫我寻找证据。我也曾在父亲面前隐晦提过几句邵筝儿的不足,无端惹得父亲心生厌烦,并不把我的话当真。所以近些年来我也不再提,只装作低眉顺眼老老实实,避免她们对我心生防备。可是这些年,我一时一刻也没有放下过这层恨意,我必得出人头地,才能使说的话有人听、听的话有人信,我的母亲才能沉冤昭雪。” 这些年从兴州将军府传过来的消息的确如此,自从陆隐乔去世之后,整个孟府邵筝儿一家独大,就连颜双仪入门十年也未曾将局势扳正。孟肇戎最宠爱的一直都是乐璋,则崇在传闻中是个沉默寡言的老实头,即便他能隐约试探几句,恐怕邵筝儿也能轻易再把局势转过去,一旦知道是他在背后嚼舌根,恐怕他的处境更糟。 宁璋又问:“这些话你同颜夫人说过没有?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颜夫人应该很想要找到邵姨娘的把柄吧。” 则崇很快摇头:“颜夫人此人有勇无谋,她只为争一时意气,却无长远布局。我若将此事说给她,除了让她泄私愤逞一口恶气,最终还是会被邵筝儿翻盘。” 宁璋点点头,这的确是颜夫人的行事风格。 她低头琢磨了好一会儿,才慢慢摸到茶壶上,给自己倒了一小杯茶。天色阴暗,黄澄澄的茶汤在阴沉的天色下显得格外温暖,在这种谈话的氛围里,这种温暖的底色又让滋味变得复杂。 则崇就这么看着宁璋,情绪一点点从激动变得平稳。宁璋将茶水递给他,两人浅饮一二,让热腾腾的茶汤流淌。 过了好一会儿,宁璋才道:“三哥心中其实尚武,却不得不听从老太太习文,每日里忍气吞声,偷偷习武,因此越发消耗精神,在文章中越不得力,武功的长进也并不太大。我且问三哥,如此偷偷习武,于你何益?长久又作何打算?” 则崇不知宁璋为何将话题转到此处,只是他既将宁璋视作同道中人,便开诚布公道:“我习武,是为了给自己一技傍身,即便文举落第,我也能去父亲的营中做个兵。我并不求利禄功名,只求我能在父亲眼中有些重量,他愿意认可我,愿意还我母亲一个公道清白。” “所以阳奉阴违,将白日时光全耗费在已打算好落第的文举上,却还是心中希望依靠族中势力谋求职位。难道三哥在邵姨娘身边卧薪尝胆这么些年,到头来想的出路还是像邵姨娘一样倚靠孟肇戎吗?他若是你可堪倚靠的,早在十几年前就替你的生母伸张正义了——可是他没有。” 宁璋言辞犀利,毫不客气。 饶是则崇这般动心忍性,也被她激得双耳通红。 则崇深吸一口气,道:“你要劝我孤注一掷,专心考文举吗?” 宁璋哂道:“你在读书上既无天赋,又无乐趣,便下了十倍力气考文举,也不知要蹉跎多少年。” 她敏锐地注视着则崇的反应,只要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稍有半分气恼流露,她便立刻住嘴不说。而则崇虽然面红耳赤,却始终眉目平和,极力淡然处之。 宁璋方笑道:“我若是你,将旧年之事查清,挣个是非公道,恩报债偿,便投身绿林自在逍遥。可你与我不同,你的亲姨妈在这府中受辖,你不可能将她抛下一味做自己的事去,为了这些血脉亲情,你也立志要出人头地。三哥,你有习武的天资,若要出人头地,必得走武将之路。要么考武举,要么到边境投军去。武举之路也许好走,只要有良师相授,夺个武状元也未必很难;孤身离家往宋祁边境投军是很艰难的,宋国要收复襄、孟二州,不出几年,边境必乱,只是若你在军中厮杀出一条血路,夺了军功,可独立于孟肇戎的羽翼之外,升迁也绝非都中武举可比。” 则崇沉默地将这番话听完,看宁璋的眼神却与方才完全不同,更有些看待良师益友的佩服之情。 他看着这个不过十二岁的小姑娘,将自己这些日子想都不敢想的话娓娓道出,又说得那么平静而坚定。则崇只知道宁璋的外祖父家在隐州,又听说陆家在武林中出了名,一向以为武林人必定是粗枝大叶的,却未料到她竟有如此筹谋。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