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熟人
让余奶奶躺在针灸床上,张岚拿着针灸针依次下针。现在这种缓解性的的针灸,他差不多不用功德的辅助也能给人治疗了。 区别就是用功德加持医术的话下针更准确,行针更标准和适中,见效也就更快,说白了就是医术上的差别。 至于用功德法术治疗,寻常的病症,大多数的时候张岚只会在最后起针的时候看看情况。 余奶奶这次,张岚在起完针之后选择了用法术治疗了一次。他估计老太太真要能坚持就不会来找他,干脆就给老太太用法术治疗了一次。 看着余奶奶离开的背影,张岚叹了一口气。老太太这么劳累,估计是在独自照顾儿子。当初张岚的针灸只是让王春广可以能够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够独立行走和自己吃饭,后续的治疗余奶奶一家在搬走之后就没有再过来了。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坐在办公桌前,张岚轻声哼着歌写着门诊病历,俞玲玲已经把大概的基本信息写过了,张岚要在后面在诊断说明和治疗的方法。 写完后将本子合上,张岚舒了一口气。看着桌面上病历本,张岚露出了微笑,这些东西常年逐月下去,就是一本本的真实的可以传后人的医案。 以前的时候不觉得,随着时间一步步的推移,不管未来会如何,张岚还是想给孩子们留一点可以通过学习傍身的东西。 相比较来说,在现代医学中,有古方的传统中医是最容易将家业传承下去的。在一些古城里,总有那么一两家在某一方面赫赫有名的中医家族。 当你没有遇见类似的病症时,基本上很少能听到他们的名声。只有当你得了类似的病症的时候,才会发现他们在针对某一种特殊的疾病的时候,真的是药到病除。 名声小或者针对的病症单一的时候就是市级或者省级的非遗传承人,针对的病症广的时候,就会逐渐的一步步扩张成某方面的专科医院。 张岚知道这些,还是因为在沧河两方都有针对性的例子。一个是专门治幼儿口疮,治疗之后有不能见人和避讳某种属相的说法。虽然有避讳,但是治疗的话只要去了是给幼儿治口疮的。基本都是药到病除。 另外一个例子则是传承的跌打损伤,专业的针对骨折等伤害。这个中医家族在张岚的记忆中就厉害了。由于针对的是外伤骨科,张岚曾听说过需要动手术的骨折病人,到了他们那里选择保守治疗后,最后竟然也康复了过来。 一招鲜吃遍天,千招会不如一招精。张岚就打算将来孙子辈如果真的不努力,不行他就多研究几个偏方,到时候一家一个选未来的生活肯定有保障。 临近中区的时候,张岚选择了买菜做饭。原本他打算的是等下去旁边的酒店看看,做的午饭好吃的话就掏钱买一顿。如果合适的话,以后俞玲玲吃饭什么的就不用操心了。 但是去看了旁边酒店之后,张岚才知道这是一家平价酒店,根本就不提供用餐服务。 用前台的服务员的话就是,临近住宅区,甚至酒店上面就是住宅,有些事情能不做就不会做,就怕万一哪天不小心,被钓鱼式举报就麻烦了。 而且做饭这东西怎么说呢,如果是饭店单独运营的话还好,但快捷酒店最好不要搞这个,挣多少钱都不够赔的。 出事从来都是针对的半斤八两的人,不管做什么,有敬畏总是一件好事。 订了两道菜,等到外卖员将菜送过来之后,张岚将两道菜装盘放到了茶几上。 又从一旁的电饭煲中将焖好的大米盛了出来。张岚才开口冲楼下说道:“准备吃饭玲玲。” 张岚现在知道针灸馆的二楼缺什么了,缺一个能够开伙做饭的地方。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在外面吃饭这种事,张岚越来越觉得不管在外面吃什么,其实都不如家中的一碗面条。 不是吃食好坏的问题,而是家中做的饭给人一种满足安心的味道。虽然在科学上对这样的感觉有一种科学解释,但是张岚更愿意相信唯心的解释。 看透不说透,还是好朋友。有些事情虽然明知道是假的,如同一场幻梦一般,但沉迷其中未必就是看不穿。 吃过饭之后,俞玲玲收拾桌子。张岚研究着二楼的厨房应该怎么设计。 先拿出手机给吕茜打了个电话,先问问针灸馆这边可不可以做厨房。张岚觉得应该问题不大,最多在二楼的另一端加装一个户外步梯就是了。 打电话问过吕茜后,她的回答让张岚很是惊喜,二楼是可以做厨房的。而且当初吕茜也在二楼洗手间旁边的休息室预留了房间。 水电都已经走好了,具体的厨房用品还没有做,主要是牵扯到二楼的安全出口问题,吕倩询问的时候对方已经和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