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5章 心病还须心药医
眼看着朱桢心意已决,此刻百般谏言根本无用,庞师古心急如焚。 事出有因,根本不是无中生有,就算是要严查内奸叛逃之人,也应该隐秘进行,而不是大张旗鼓。 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他更担心,会被某些人借机排除异己,使得朝局混乱,人心惶惶,那才是得不偿失…… “那皇城外聚众求和,该如何解决?” “让城卫军前去驱逐,必要时可抓捕镇压也可!” 朱桢冷声道:“这样的事情不能容忍,只能出现一次,不能再有下次!” “内廷立即派人通传吧。” 庞师去欲言又止。 理应温和相劝,但陛下说的也有道理,他谏言也没用。 不知为何。 自从陛下从大宁回来,变得偏激了许多…… 他问过随行官员,陛下是在大宁遭受到这一些侮辱,在回来路途也不顺畅,或许是因此而情绪变化。 还有一个原因,是陛下压力太大了。 自回来以后,他几乎不眠不休的在处理政务,这就是一种表现。 “陛下,还请您不必心急,治国是急不来的,龙体要紧啊!” 庞师古劝慰着。 可朱桢并没有听进去,他面色阴沉,咬牙道:“朕绝不会让梁国出现第二个陆正渊……” 心病还须心药医。 他没有心药。 一场大清查在梁国开始了! 此时的朱桢并没有意识到,这更是加重了梁国的乱局! 汴京,是梁国国都,即使在中原也颇有盛名,它并没有魏国都城盛京繁华,却散发出一种极致的厚重感。 汴京城很大,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也就是皇城。 而此刻,在内城城门之外,有众多百姓聚集在此。 他们请谏求和! 严格的说这并不算僭越之举,梁武帝在位时,注重民生,更注重民意,他心知百姓言语上达天听难如登天,便在内城城门外安了一面大鼓。 这鼓名为惊皇鼓。 只要敲动此鼓,皇帝就要到此听民意知述求。 自惊皇鼓放到此处,敲响次数屈指可数,而今却响了。 前来敲动的还不止一个人,从十多人到百余人,到现在已有数千人,并且人数还在继续增加! 朱桢所想的背后有人完全是臆想,这完全是自发而为。 在他不遗余力的宣传之下,大宁皇帝这四个字都到了吓哭小孩的程度。 面对这样的人,他们怎么能不惧怕? 这可是陛下亲口说的。 陛下刚去了大宁回来,说的肯定不是假话。 害怕,慌恐。 汴京城是梁国国都,能住在这里的自然是非富即贵。 他们比普通人更惜命。 曾经以为无论如何战争都不会波及到汴京,现在却不这样想了。. 求和是唯一出路。 为什么求和能失败,定然是陛下不答应元武帝提出的条件。 他应该答应的。 求和才能保证他们的性命,保住他们的财富。 朱桢说背后有人组织其实也没错。 首先是这些贵族势要之家就有了这样的意向,百姓也是在他们的安排下前来…… 不过,这不是因为他们投向大宁,而是畏惧。 惊皇鼓敲响,应是皇帝亲来。 可他们并没有等到皇帝,却等到了城卫军。 驱逐,镇压。 为首着被直接抓捕。 在严厉手段之下,聚集很快被清散,又过半个时辰,宫中旨意传出,惊皇鼓为前朝设立,本朝为新朝,便直接取了鼓。 在取鼓之后没多久,便有朝臣寻去谏言。 鼓,在朝中有特殊意义。 先皇梁武帝就是在敲战鼓中驾崩。 梁武帝虽然穷兵黩武,可在朝中依旧有极高威望,惊皇鼓是先皇设立,就算是放在那里又有何妨? 朱桢根本不听。 谏言的朝臣并没有等到朱桢的回复,却等来了王圆。 王圆拿圣旨,执天子剑。 这谏言里的人其中正好有之前在朝议上谏言求和的人。 王圆根本不听言说,下令直接抓人。 现在他是领旨办差,缉拿通敌叛国之人,可谓是大权在握。 他没有借机排除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