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一个被收容者的冤魂:南都曝光,华国激愤
【萧遥】 自从华国522医院收治俞欢之日起,首都陆续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非普病例。于是,城内关于非普传染病的传言不胫而走,网上说法更是五花八门。由于没有官方正提醒,京西绝大多数的市民对这种新型传染病缺乏起码的认识,对它的传染源、致病原因、传播途径、传播方式、特别是如何预防等基本知识都知之甚少。虽然有人尽力采取了一些自我防范的措施,比如出门戴口罩等。但事后观察,这些措施并不有效。 所以,到3月下旬之前,首都普通市民对于本地非普疫情被蒙在鼓里,照旧无忧无虑地过日子,春游踏青美滋滋。 直到3月27日,华国议会已经结束开会,华国通讯社称,京西市输入性非普已得到有效控制。这是首都第一份关于非普的官方报告,网上流传的非普疫情部分得到证实。这一天,京西普通市民才恍然大悟,惊慌失措。有的市民,还是对这则央媒消息感到怀疑,并不相信。 但是,当地媒体保持沉默,无动于衷。 此时,非普疫情在华国南北斗转。首个爆发地——广南省已经进入相对平稳缓和期,而首都京西市正变成非普爆发的重灾区。3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华国首都京西市定为非普“疫区”。 四天后,第一个越位本地媒体是《京西青年报》,展露苗头。3月31日,这份在首都每日发行量超过60万份的报纸,在第9版发表了一篇报道《纱布口罩连日脱销》。而国际新闻焦点——美国打击伊拉克战争报道,却占据第5-8版。这种版式安排,很微妙。该篇报道以小见大,从独特的视角拐弯抹角地提醒京西市民防止非普。其实,这篇报道不仅是社会新闻,也是一篇有价值的经济新闻。记者的敏锐触角,为《京西青年报》非普”战役“作出了特别的贡献。 截止于3月底,京西市公布了确诊非普病例总共21人。然而,市民们普遍认为实际数字要大得多。从而,在对非普疫情的信息公开与有效防治方面,京西市政府的威信受到了公众强烈质疑。 尽管民情疑虑汹汹,路边消息满天飞,地处首都京西市的中央级和市一级的媒体对非普疫情的报道,仍然是一潭死水,令人大失所望。 同时,南国边陲的广南省媒体报道非普新闻,受困于当地宣传政策,清汤寡水没味。整个三月,除了挨剋的《南国都城报》那一条报道,全省媒体界没有像2月中旬那么迅猛和有效地报道非普疫情,微波无澜。 直到4月2日,华国老牌晚报越州晚报刊载《广南省非普疾病防治成效进一步巩固》,正面背书省府通稿。 就在人们以为4月份广南省媒体界照旧平淡无奇的时候, 4月4日,《南国都城报》独家抛出一篇“核弹级”深度新闻,石破天惊,震到了吴铭记者,更震撼华国内外。 这篇重磅调查报道,虽然只是冷静而理性地叙事了一个普通人的悲惨命运,文本丝毫不动声色,但折射出华国一项罪恶滔天、罄竹难书的行政条例。到底,怎么一回事?诸君与其猜忌不如侧耳倾听,话说从头—— 三月份,广南省的非普新闻貌似“绝迹”,媒体报道清汤寡水。然而,花国植物界的新闻热热闹闹,头条则是花卉竞艳。当粉色的洋紫荆低调退场的时候,嶂南第一花——木棉就在一夜春雨中次第开放。 木棉花,如何开遍广南省?二月份,高挑粗壮的木棉树还站在川流不息的路边,不动声色。苍苍的枯枝摆着一副度过暖冬的老脸孔,凝重地俯瞰奔生活的居民。不知不觉进入三月份,乘坐公交车的人等得不耐烦,怅然若失。他打算离开站台,打的赶时间,刚迈出一步子,忽然头上被什么掉落的东西打了下,抬头一看,一朵硕大的木棉花,直直坠下。哇塞,他才发现木棉花开。鲜红的花朵,与吴铭喜欢的白玉兰一样,直接绽开在无叶的枝干,朵朵冲天。一朵一朵的木棉花,好像高雅、盛装的白雪公主坐在遒劲的枝头,矜持且大方,红透了人们的眼眸。 远眺木棉花树林,红彤彤一片,仿佛火烧云,装点着广南省土地上的街头巷尾。木棉花开,春归嶂南。嶂南的春天,花红柳绿好东风。春和景明,生机勃勃。春色撩人,万象更新。莺飞草长,春意盎然。春日暄暄,不负春光。 这年,互联网在华国兴起没几年,而白领们对新事物——网络产生兴趣。年纪轻轻的媒体人不同于老前辈,尤其对新事物一向特别感兴趣,混成了熟门熟路的板油(谐音“版友”)。这一群媒体人少不了上网,在茫茫信息流中搜集新闻线索,敏锐地捕捉资讯“大鱼”。 在繁花着锦、春风沉醉的夜里,越州城内夜猫子似的记者后生仔没有困意。他们不睡觉,干嘛?正在上网,不亦乐乎。其中一个记者,就是《南国都城报》深度记者陈雷,越夜越精神。 3月2日深夜,万籁俱静。陈雷记者,像往日一样上网“冲浪”。他照常